•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广电县域融媒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用生态文化筑牢绿色之基

    首页 > 地市 > 濮阳 > 正文

    5034
    2018-09-12 14:50:55   来源:濮阳日报
      本报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孙相勋
      “周围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空气新鲜得很。每天早上我都要在这里走上几圈,一整天心里都很敞亮。看起来,以后还真得多种树、多植绿。这不仅是咱们的资源和财富,也是福泽后代的‘绿色宝藏’。”9月10日清晨,在市城区颐和公园散步的市民刘松说。
      林木葱茏、鸟语花香,人在林中走、疑是画中行……这种和谐美好的画卷唤起了广大群众对绿色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推动着人们积极投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下简称“创森”)工作中,共圆绿色生态梦。
      在创森过程中,我市通过建立一批内容丰富、设施齐全、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宣传平台,组织一系列公众参与的生态文化宣传活动,各级各类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着力传播生态文化内涵,提升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不断增强全社会爱绿、护绿、植绿的文明意识,让绿色理念走入全市人民心中,实现了市民享绿和心中播绿的双丰收。调查显示,目前我市广大群众对创森的支持率和满意度分别达到97.93%、98.05%。
      创森,在不断刷新这座城市颜值的同时,更以其无限生机与蓬勃张力凝聚起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更大共识,绿色之基也在如火如荼的森林生态文化建设中越植越厚、越筑越牢。
      多维宣传 厚植绿色理念
      在市城区各条主干道两侧,由一幅幅图文并茂、印有森林城市创建知识和口号的宣传画构成的宣传长廊,不时吸引着市民驻足观看,成为市城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我市加强创森宣传的一个典型场景。
      群众既是创森的受益者,又是创森的主力军。为进一步增强市民爱绿、护绿、植绿意识,形成创森的强大合力,我市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多维度、全方位、无缝隙开展创森宣传工作,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参与创森的热情,使创森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愿和自觉行动。
      创森工作启动以来,我市通过报纸、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以开设创森宣传专栏、刊发专题文章、实时推送信息等形式,从创森的基本知识、目标要求、创建标准、建设理念、重大意义等角度全方位宣传报道全市创森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共发布创森稿件和信息3000余篇次,引导全市人民树立“共建绿色文明家园,共享绿色发展成果”的理念,增强了群众参与创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我市在市、县城区出入口、重要道路交通沿线及重要景观设置了大型宣传牌155块;在全市的机关、学校、医院、社区小区、过街天桥、建筑外墙等张贴创森宣传标语、宣传画等5万余份,做到重要公共场所全覆盖;编发各类创森简报1500余期,发放《创森宣传手册》等创森资料20余万份,在全市形成了全民动员、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创森的良好工作氛围。
      此外,为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对创森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我市通过组织运动会、诗歌会、桃花节、摄影大赛、校园演讲比赛等活动大力宣传创森,为创森接了地气、聚了人气、赢了名气、收了财气,营造了人人关心创森、人人参与创森的良好氛围。
      全民科普 播撒绿色希望
      “现在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里都有科普树牌,真是太方便了,孩子用手机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就能学习很多知识,他们认识的花草树木比我们还多呢!”带着孩子正在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游玩的市民吴慧娟开心地说。
      为了让更多的市民认识森林、爱上绿色,自创森工作启动以来,我市积极创新形式,通过一系列科普活动、生态文化活动,使生态文明不断深入人心,深入千家万户,在龙都大地播下了一片片绿色希望。
      我市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学校等为依托,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教育基地13个、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21个,并因地制宜设置了生态文化长廊、宣教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拓展培训基地等。在此基础上,按照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创建要求,各基地广泛与学校、共青团及社会团体开展共建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踏青、夏令营、拓展训练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的第二课堂、生态文化研学之家。
      与此同时,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对全市所有公园绿地、广场、学校等公共场所的植物说明标识牌进行了添置、更新,数量达10万块,内容涉及200余种常见树种和230种野生植物,走进森林、绿地就像进入一个天然的科普大课堂。
      此外,我市还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建设,创建生态文明示范社区36个、生态文明示范村294个、生态文明示范企业50个、生态文明示范校园361个,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升,引领了社会生态文明新风尚。
      义务植树 共建绿色家园
      “我们是一家三口,请问能报名参加吗?”“我和朋友们想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请问该在哪里报名?”……每年2至4月份,市林业局办公室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上几十个这样的电话。
      随着创森宣传活动的不断深入,广大群众将义务植树作为支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直接行动,迸发出持久而热烈的参与激情。为城市添绿、为创森添彩已成为我市的一种时尚。
      我市还通过各种形式呼吁广大群众踊跃投身于城市绿化和义务植树活动当中,并将83处上规模的义务植树基地向全社会开放,出台了《濮阳市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对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数量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
      同时,市绿化委员会、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扶贫办等部门积极创新义务植树形式,把义务植树活动与扶贫攻坚相结合,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联合下发了《关于2018年市直单位义务植树活动的安排意见》,安排150余个市直单位到扶贫帮扶村开展植树活动,助力乡村绿化美化。此外,市、县(区)文明办还把植绿护绿、义务绿化活动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
      据统计,自创森工作启动以来,全市累计参加义务植树达1000万人次,植树 2500余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以上, 打造了150余处义务植树纪念林基地,义务植树基地数量和面积分别超出相关规划的110处和1000余公顷。
      市树市花 打造绿色名片
      市树市花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和名片,对展示一个城市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及文化底蕴具有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我市都十分重视市树市花评选。1997年,濮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经过审议,决定命名国槐为市树,月季为市花。
      为加强市树市花推广和应用,市林业局对国槐栽培及推广进行了深入研究。市绿化委员会还专门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市树市花宣传及推广工作的通知》,在推荐种植的《濮阳乡土树种名录》中,将国槐、月季作为重点推荐树种,大力推广种植。
      如今,在我市市城区,一棵棵国槐枝繁叶茂、浓荫蔽日,一株株月季争奇斗艳、沁人心脾,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可以说,市树市花不仅成为广大市民记得住乡愁的独特标记,还成为展示我市城市形象的独特文化名片。”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古树保护 留住绿色记忆
      “这棵老槐树是老祖爷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搬来时栽的,已有640多岁了。与这棵树同岁的还有北关玉皇阁古槐、小集古槐,他们都是同一时期的‘移民槐’”。在我市古树保护志愿者张女士眼中,这不仅仅是一棵树,更像是看着自己长大的一位老人。
      古树名木是绿色文物和活的化石,是自然界和先人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我市濒临黄河,洪涝灾害十分严重,古树资源留存极少。据统计,我市共有100年以上的古树91株。
      为保护好古树名木,近年来,我市出台了《濮阳市古树名木保护办法》,不断完善管理体制,还通过建档树牌、明确管护责任等措施,对古树名木进行定期管理养护。如今,91株古树历尽沧桑、老而不衰,冠大荫浓、蔚为壮观,让市民在大树下闲谈纳凉享受徐徐清风的同时,也能直接地感受到唯有爱绿植绿护绿,才能使后人共享绿色福祉。
      绿色是生态之基,文化是生态之魂。如今,生态文明的理念,已浸润到每个濮阳人的血脉,扎根于每位龙都市民心中,外化为建设绿色家园的自觉行动,一幅树木蓊郁、鸟雀啼鸣、鲜花满园的生态文明锦绣画卷正在龙都大地徐徐展开。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相关热词搜索:生态 绿色 文化

    上一篇:濮阳市部署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
    下一篇:最后一页

    县域融媒 | 法律顾问 | 人员名单 | 频道招商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