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广电县域融媒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治理机动车鸣笛应摆脱技术依赖

    首页 > 汽车 > 正文

    5034
    2018-10-10 10:01:50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本报评论员赵志疆
      郑州去年在部分路口安装了自动监控违法鸣笛的电子抓拍系统,鸣笛车辆被声呐系统识别出后,其车牌号会被显示在电子屏上,进行警示、曝光。不少车主关心被抓拍后会受到处罚吗?大河报记者从郑州交警支队了解到,目前主要通过警示和曝光的方式,提醒驾驶员不要鸣笛、文明驾驶,尚未进行处罚。未来随着违法鸣笛监控系统布点增多和抓拍效率的提升,或将进行处罚,并与个人信用挂钩。(详见今日本报AⅠ·08版)
      对于有车族来说,违法鸣笛抓拍系统的准确性无疑备受关注。因为鸣笛只在一瞬间,而车辆又处在运动过程中,人们很容易担心,监控抓拍系统是否能准确定位?更有甚者,担心相邻车道有人鸣笛,系统是否会张冠李戴记在自己身上。关于这些担心,相关部门解释得很清楚,抓拍系统不仅可以快速准确定位声源位置,而且可以滤除刹车声、鸟叫声、广场舞、人声等环境干扰,对鸣笛的车辆进行视频抓拍和车牌识别。简而言之,抓拍系统的准确性毋庸置疑。
      违法鸣笛抓拍系统已经箭在弦上,全面推广只是时间问题。当此之时,有车族或许更应该反思一个现实问题——行驶在路上,为什么要鸣笛?郑州已“禁鸣”20年,市区鸣笛的危害无需赘言,那么,为什么仍有大量有车族喜欢鸣笛?或者更具体一点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有车族更习惯于鸣笛解决?
      答案无外乎三种情况。首先,缺乏公共意识者不乏其人,行驶在路上,心中稍有不快就试图鸣笛开道,更有甚者,因为路怒、开斗气车,而导致矛盾冲突;其次,面对加塞儿、变道等不文明驾驶行为,难免有人情不自禁以鸣笛表示愤怒;再次,面对非机动车占道或“中国式过马路”等行为,有人习惯于鸣笛表示提醒。综上所述,违法鸣笛不仅涉及驾驶人的法治观念与公共素养,同时也与公共交通环境息息相关。
      违法鸣笛理应受到处罚,与此同时,不文明交通行为也有必要予以纠偏。有目共睹的是,随着郑州持续大力治理非机动车违法行为,道路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城市整体的文明形象随之大幅提升。基于这样的成功经验,治理违法鸣笛也有必要摆脱单一的技术依赖,以全方位综合整治为载体,不仅能保障汽车鸣笛违法必究,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驾驶员违法鸣笛的冲动。
      包括违法鸣笛在内,《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多数禁止性条款,其本意并不在于如何处罚,而在于倡导一种安全、有序、宁静、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无论机动车、非机动车还是行人,每个人都是道路交通环境的一分子,只有共同承担文明出行的责任,才能共同分享和谐有序的成果。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相关热词搜索:机动车 技术

    上一篇:后年底 货车高速超限超载率不超0.5%
    下一篇:最后一页

    县域融媒 | 法律顾问 | 人员名单 | 频道招商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