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楼市大戏 谁唱主角 十大关键词解读2022年楼市

    首页 > 房产 > 正文

    日期:2022-12-29 16:14:26    来源:今日消费    
        站在岁末处,回望来时路。2022年的楼市即将落下帷幕,在这一年,郑州楼市在曲折中前行,曾因短暂的“小阳春”,让房地产市场迎来喘息机会;这一年,因疫情的扰动,让楼市陷入“寒冬”;这一年,因为利好政策的支持,又让人看见楼市回暖的曙光。

            从平稳开局,到新房和二手房市场冷热不均,再到新房市场持续低迷……在疫情冲击、经济下行与暖市政策频出的交互影响下,房地产市场波澜起伏,在危与机中寻求破局。

            不平凡的2022年终将成为过往。在它即将翻页之际,记者对2022年楼市进行总结,梳理了以下10个关键词,带您一起回顾房地产行业这与众不同的一年。

            关键词一:房住不炒

            “房主不炒”自2016年提出以来,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基本上是每年政府工作会议不断被强调和重复的,已经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核心思想,并且成为各地楼市调控的核心原则。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目标是支持房地产业向新产业模式平稳过渡。这表明,中央对房地产的总方针没有变化,不可能重回依靠房地产“短期刺激经济”的老路上,“房住不炒”依然将是十四五时期的政策主基调,短期不会轻易改变。

            关键词二:合理住房需求

            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合理住房需求”,业内专家表示,合理住房需求既有产权式购买需求,也有租赁式需求,涵盖刚需和改善型需求,不仅包括城镇原有居民的需求,更包括新市民和青年人口的住房需求。在以往各地出台相关政策抑制投资和投机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合理的居住需求。政策类保障性住房应与市场化商业性住房的需求区别对待,在建设新的住房发展模式方面,正在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

            从各地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来看,保护刚需、满足改善等合理住房需求,绝对是2022年提得最多的,因为政策无论如何变化,都是在房住不炒定位下,让真正自住的合理住房需求得以满足,这就是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只有他们才是确保楼市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2022年一切政策也都围绕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展开。

            关键词三:成交额腰斩

            2022年的楼市,经历了此前几年不曾有过的深度调整。购房需求减弱,叠加部分项目停工及疫情反复等因素,使2022年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较为低迷的状态。克而瑞预估,2022年全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分别为13.6亿平方米和13.3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4%及27%。

            就2022年全年数据,中指院指数事业部分析师孟新增预计,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超过20%,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或接近40%,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降幅或在8%左右。

            关键词四:房贷利率下降

            从2022年1月伊始,央行开始全面降息。5年期LPR下调5个基点到4.6%,这是2020年4月份以来的首次下调,释放了积极信号。5月,5年期的LPR调整为4.45%。2022年8月,5年期LPR调整为4.3%。而不少城市,因地制宜,首套房贷利率甚至下调到4%以下。

            业内专家表示,一方面,LPR调降有助于降低购房成本,增强购房意愿,提振房地产销售。另一方面,LPR调降也有助于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延缓居民降杠杆节奏,并在房贷利息节约下提升消费预期,助力消费回升。

            关键词五:因城施策

            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截至2022年12月26日,全国超330个省市(县)发布楼市宽松政策超千条,政策中涉及到优化限购有48城111条、优化限贷有173城240条、优化限售有33城41条、调整公积金有235城416条、调整限价有29城34条、购房补贴有187城256条、调整预售资金监管有115城132条。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政策核心逻辑在于:一是给予房企融资支持,支持房企债务展期,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稳定市场主体预期;二是为个人购房信贷提供支持,带动市场销售恢复;三是“保交楼”,解决期房交付问题,提振市场情绪,稳住购房者信心。

            关键词六:房企爆雷

            继去年恒大集团爆雷后,2022年,陆续有十余家上市龙头房企出现流动性困难。下半年,由于房企融资渠道不畅进而现金流层面持续恶化,加之偿债高峰到来,一轮新的房企爆雷潮来袭并且波及更多的房企。

            房企爆雷增多的现状也引发了监管层的关注,房地产纾困政策也从“救项目”到“救项目、救企业”并存,支持房企融资的“三支箭”政策相继落地,从信贷、债券、股权三个层面改善房企融资现状。

    房企爆雷是内外因叠加所致。从内因来看,爆雷的房企多数为债务高悬、拿地激进、现金流紧张的房企,这也印证了房地产企业以往举债扩张的思路并不可取;从外因来看,由于房地产政策收紧、楼市低迷、融资渠道遇阻,进而加速了房企财务紧张,双重原因导致房企爆雷。

    关键词七:保交楼

    2022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这是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及“保交楼”。针对“保交楼”涉及的资金问题,2022年8月29日,由央行指导,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推出“保交楼”专项借款,规模达到2000亿元,这笔专项借款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加快建设交付。随后,“保交楼”专项借款落地速度加快,在沈阳、郑州、哈尔滨等城市率先落地。

    由于“保交楼”背后是“稳民生”,各地政府积极推进“保交楼”工作,截至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郑州、洛阳、长沙等地多个涉及“保交楼”问题的楼盘迎来了首批交付。

    关键词八:“两集中”供地

    “两集中”供地本意是贯彻“房住不炒”定位,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但由于“集中供地”对企业资金要求较高,在2022年房地产市场低迷的状况下,土地市场也低温运行,地价上涨动力明显减弱,且企业在资金压力下,拿地愈发谨慎。此时,受土地市场持续低迷影响,此前部分自发跟进“集中供地”的城市已逐步恢复常态化供地,“小步快跑”更为灵活的供地节奏成为趋势。

    为提振房企信心,减少流拍,今年全国主要城市“两集中”供地推出了各种放松措施。而经过四轮土拍后,国企、央企逐渐成为了住宅用地的摘地主力军,此外房企组合成“联合体”摘地的情况也逐渐增多。

    关键词九:花样卖房

    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开发商去化难度增加。2022年,不少开发商在打扣、卖房送车等常规营销动作外,更是创新了营销方式,2022年年中玉林、连云港等多地“买房推荐工作”“买房送土猪”“买房免费乘10年地铁”等花式卖房的促销活动,吸引了不少购房者关注。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除了常规的买房补贴等政策外,也出各种招数鼓励买房,有的地方出台房票政策,有的地方将卖房纳入工作考核等。对于开发商来说,“花式促销”多是一种噱头,是一种为了吸引关注的营销手段,但是,在市场低迷、信心不足的情况下,“花式促销”反响平平。

    关键词十:房企融资“三箭齐发”

    2022年11月28日证监会发布消息,决定在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5条措施,标志着支持房地产市场融资的“第三箭”已经射出。至此,稳定房地产融资形成了信贷、债券、股权融资的“三箭齐发”态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三支箭”共同发力,房地产市场迎来融资“活水”,让公众看到国家“稳楼市”“保交楼”“稳民生”的决心。

    “三箭齐发”主要针对供给端支持房地产企业和房地产项目融资。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市场想要企稳向好,需要供需两端形成合力,针对购房者的支持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以继续释放需求,促进市场购买力提升。

    2022年即将翻篇,虽然楼市面临诸多困境,但机遇也在纷至沓来。在众多政策的“组合拳”下,市场主体预期正在逐渐好转,房企资金进一步缓解,购房者信心有所修复,楼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交楼、稳民生的方向更加明确。展望2023年,市场有望在中期企稳恢复,供应两端的支持政策或将进一步优化,刺激需求合理释放。销售端回暖后,房企也将逐渐恢复拿地开发的信心,购房者心理预期也将得到稳固提升。总之,2023年的楼市回归健康发展大有可期。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王一鸣

    下一篇:今年土地计划指标将适当增加
    上一篇:年内已有36城发布利好政策 楼市成交底有望在上半年出现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