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让“枫桥经验”落地生根

    首页 > 漯河 > 正文

    日期:2018-12-06 16:46:14    来源:漯河日报    
      ——临颍县新城办推行“群众+”工作法纪实
      ■本报记者 张华朋 通讯员 刘付臣
      “干部在干,群众在看”曾是临颍县新城办许多村干部的困惑,现在,这种现象却在悄然改观。“群众的事情群众办,全村的工作全村干”已成为这里的常态。
      变化源于新城办精准把握“枫桥经验”要义,以群众为主体,让群众唱主角,探索推行“群众+”工作法,形成了改造靠群众参与、发展靠群众推动、矛盾靠群众化解的可喜局面。
      “群众+折迁” 宜居家园建起来
      昔日环境脏乱差的邢庄村,如今已是整洁有序,成为临颍“城中村”改造的样本。蜕变的背后,是走“依靠群众”路子的成功实践。
      该村按照“群众事情群众做,群众事情群众办”的原则,像村“两委”选举一样,在村民中选出了55名公道正派、敢于担当者,组成自改委组织。同时,推选出16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退休干部组成矛盾调解队。由群众组建的自改委和矛盾调解队,以乡亲、邻居的身份给村民零距离宣讲政策,与村民签订协议,使一些对拆迁有抵触情绪的村民打开了心结,创造了一个月拆一条街的记录。如今,以自改委、矛盾调解队为代表的“群众+折迁”工作法,已在新城办辖区其他5个改造村和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得到复制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群众+产业” 集体经济强起来
      具有区位优势的五里头村,过去靠村中能人办过饮料厂等村办企业,但由于群众没有参与企业的经营,不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督,这些企业大多都倒闭了。去年,五里头村采取“群众+产业”模式,探索采用股份制发展集体经济新模式,吸纳村民参与经营,让村民变“股民”,筹集160多万元,建成5670平方米的花卉市场,安置摊位108个。由于在该项目中村民持股达率到80%,他们参与经营管理的主动性空前高涨,实现了项目良性运营和村民年底分红。
      像五里头村采取的“群众+产业”模式一样,新城办所辖的邢庄、樱桃郭、耿庄等村都在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房产租赁、房产开发等产业,实现集体增收、村民分红“双赢”。目前,新城办年收入超亿元的村1个,超千万的村1个,超百万的村3个,形成了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好局面,今年被评为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群众+管理” 村庄治理好起来
      以“阳光漯河”建设为载体,新城办创新实施以“村事件件议、村账笔笔清、村务人人明”为主要内容的村级事务管理模式,将村事、村账、村务工作置于阳光下,让群众监督。比如村财务公开方面,在坚持课件公开、公开栏公开的基础上,一些村建起了“庄户人家微信群”“村事微信群”,定期公开资金、资产使用情况,不但在家、在外的村民都能看得到,还能通过回复的形式发表意见和建议。指尖上的互动,让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明显增强。
      不仅如此,一些村还推出了参加一次义务劳动加10分、邻里之间闹矛盾扣10分等类似内容的“村民千分制”评价机制,积分高的可获得家庭日常用品和外出参观等奖励,激励村民参与清洁劳动、义务巡逻、志愿服务等,过去的“干部在干,群众在看”变成了“干群一起干”。
      群众路线是个宝,推动工作离不了。谈起下一步“群众+”工作法的全面提升,新城办党工委书记、主任孙耀平说,要始终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健全村党员先锋队、矛盾调解队、乡风文明宣传队、志愿者服务队、治安巡逻队5支队伍,发挥民代会、妇代会、自主改造委员会、爱心基金会、乡贤理事会的作用,完善党员联系户、村民量化积分评价等制度,推动以“552”为主要内容的“群众+”工作法深深扎根、开花结果。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漯河市召开“创文”工作推进会
    上一篇:漯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