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首页 > 濮阳 > 正文

    日期:2018-06-28 14:48:42    来源:濮阳日报    

    成立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发展瓜果等特色种植实现脱贫。本报记者 贺德敬 摄
      本报记者 贺德敬 李振涛
      几十年前,战火的硝烟曾弥漫龙都大地。作为冀鲁豫边区政治、军事指挥中心,作为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发生地,这片土地上打响的一场场硬仗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助推作用。
      如今,另一场硬仗,正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我省“三山一滩”扶贫开发重点区域,我市贫困人口的范围涉及74个乡镇457个贫困村,有63833户贫困户201418名贫困人口,贫困范围广、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工作任务重。为彻底消除贫困,确保到2020年我市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我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发出了脱贫攻坚战的进军令,吹响了攻城拔寨的冲锋号,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昂首进发!
      上下同欲者胜。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需要坚强的组织领导和科学的决策指挥,以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对此,市委、市政府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领会贯彻中央、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实施智慧精准扶贫,做好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坚持“转、扶、搬、保、救、教、金”七路并进,重点实施“百企万户”产业扶贫、农业产业化扶贫、智慧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农业保险扶贫等工程,开展“双联四推六覆盖”、专家人才精准帮扶行动等,唱响了一曲砥砺奋进的脱贫攻坚赞歌。
      2017年,全市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46元,同比增长9.7%;全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现场会、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全国扶贫车间现场会相继在我市召开,扶贫车间成为我市新名片;2016年以来,我市已有9.74万人稳定脱贫、143个贫困村有序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8.18%降至2017年底的3.58%;2017年,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亮点纷呈,在全省脱贫攻坚综合考评中荣获第一名……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学谋划、强力推进下,我市步履铿锵、连战连胜,正在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高位推动 脱贫攻坚剑出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勇立争先之志,善谋破题之举,提出“横下一条心,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确保到2019年全市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这也成为我市脱贫攻坚的作战总纲。
      目标已定,重在落实。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四大班子联席会议、市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市党员干部联村包户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动员全市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战略决策上来,把心劲和精力聚合到省委安排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项项释放浓厚民生情怀的政策相继出台:我市科学制订了“十三五”脱贫计划,先后出台了《濮阳市1+5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濮阳市转移就业脱贫实施细则》《濮阳市1+2社会保障脱贫实施方案》《濮阳市脱贫工作成效考核办法》等政策,为全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撑。
      ——《濮阳市1+5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提出,重点抓好“8项产业”“7种模式”“5个具体措施”,到2017年,实现产业扶持项目对脱贫对象的全覆盖;到2019年,通过产业发展带动7.6万贫困人口脱贫。
      ——《濮阳市转移就业脱贫实施细则》提出,重点抓好“6条就业途径”“4项工作措施”,2019年底前,全市21万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力基本实现转移就业,通过稳定就业实现家庭脱贫。
      ——《濮阳市1+2社会保障脱贫实施方案》提出,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等手段实现脱贫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同时,通过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健康扶贫工程,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危房改造等措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遍布沿黄各乡镇的扶贫就业点安置了大批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 本报记者 贺德敬 摄
      ——《濮阳市脱贫工作成效考核办法》提出,通过对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逐级考核,层层压实责任,最后把任务具体分解到人。
      在此基础上,为确保脱贫攻坚各项规划纲要落到实处,我市各级均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精准扶贫工作指挥部,绘制指挥组织构架图、精准脱贫任务图,层层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任务,实行挂图作战,“转、扶、搬、保、救、教、金”七路并进,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切实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同时,我市精准扶贫工作督导组、“一创双优”督导组、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开展联合督导检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措施落地有声。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我市聚指成拳、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扶贫大格局逐步形成,合力攻坚的成效逐步显现,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正以前所未有的坚强意志,向贫困宣战。
      党建引领 万名党员入村来
      6月26日,走进濮阳县梨园乡殷庄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栋栋别致美观的新建住房、平整通畅的环村水泥路……4年间,一个黄河滩区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与市委市政府督查局驻殷庄村第一书记张存亮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4年前,殷庄村由于缺乏产业支撑,一穷二白,但村里荷塘众多,草被丰富。张存亮第一着棋就是将干涸荷塘变废为宝,利用它们种植绿化树苗,并与绿化树苗公司签订协议,定点入村收购,所得利润与村民分红。绿化树苗种植风险低、收益稳,张存亮的这一着棋为村民带来了不少收入。
      贫困户邓朝修是张存亮驻村后的帮扶对象,也是最让他放心不下的。62岁的邓朝修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他身患股骨头坏死,儿媳患有肾病,每月3000多元的医药费让他负债累累。得知邓朝修家的情况后,张存亮积极帮助邓朝修的儿媳争取到国家五级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帮其解决了部分医疗费用。后来,张存亮发现邓朝修养过羊,加上殷庄村草被丰富,就鼓励邓朝修养羊。如今,邓朝修已养了十几只羊,待到秋季出栏,收入七八千元不成问题。“要不是张书记鼓励我养羊,我们家就没法过了。”谈到张存亮,邓朝修满是感激。
      在这期间,经多方协调,张存亮成功为殷庄村生态养羊项目争取到省扶贫办扶贫资金30万元,扶持养羊农户113户。
      这只是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使命、扎根农村,扶真贫、真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努力构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帮扶基层、精准扶贫长效机制,从市、县(区)直单位选派了1000多名政治素质好、工作热情高、开拓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做到了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第一书记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及全体党员严格落实四项基础制度,切实履行好党建责任,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厘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凝心聚力谋发展。
      然而,扶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仅靠驻村第一书记“单打独斗”的力量尚显单薄。为此,我市又以“双联四推六覆盖”活动为载体,组织万名党员干部入村包户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各级党组织联系贫困村,党员干部分包贫困户,签订军令状,“不破楼兰终不还”。
      “双联”即单位联村、党员联户,“四推”即推进村级班子建设、推进精准识别、推进精准帮扶、推进精准脱贫,“六覆盖”即单位联村全覆盖、党员联户全覆盖、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精准识别全覆盖、精准帮扶全覆盖、精准脱贫全覆盖,勾勒出一幅万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鏖战脱贫攻坚的美好画卷。
      责任如山,号角催阵,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纷纷投身脱贫攻坚行动之中。“把‘办公桌’搬到群众中去,把‘论文’写到田间地头”,成为新时代我市广大党员干部最响亮的口号。
      精准扶贫先要找“真贫”。帮扶党员干部、第一书记挨家挨户找、挨家挨户查,实行看房、看粮、看劳动能力强不强、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四看”工作法,把贫困户真正识别出来,把非贫困户识别出去,做到不漏一人、不落一户。摸清底子之后,再对贫困户分户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做到精确化、规范化、动态化管理。
      各村村情千差万别,阻碍发展的问题也各有差异,帮扶单位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瞄准制约脱贫致富的瓶颈,一村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帮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帮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为实现党建促扶贫常态化和制度化,我市还把脱贫攻坚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将每月5日定为“党员主题扶贫日”,由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带队,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到帮扶村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亮身份、抓识别、寻路子、找项目,联系爱心人士、联系专家人才,解难题、搞服务,营造出党员干部帮、群众主动干的浓厚氛围,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中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此过程中,坚守在全市各个扶贫村的扶贫党员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付出了诸多艰辛和努力,同时也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扶贫攻坚战中得到了历练。
      王保超是濮阳县体育局的一名干部,去年5月被派驻濮阳县五星乡葛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仅仅4个多月的时间,就让他感受颇深。他说:“刚被派驻到村里时,因为没有在乡村基层工作的经历,我的想法很简单:上面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安排什么就干什么。把上级部署的工作干好,不被通报、不给单位抹黑,自己的这个第一书记就算合格了。等到村干部带着我挨家挨户地接触村里的贫困户,并对他们每个家庭的情况详细了解之后,我感受到,群众真穷,群众真苦,群众真需要帮助,从内心体会到扶贫工作是何等重要和不容易,更让我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万名党员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将脱贫攻坚扛在肩、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同时,身怀“金刚钻”的各类专家也不甘落后。为充分发挥人才支撑引领作用,为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自2016年起,我市选派千名优秀专家人才组建农业科技、医疗卫生、就业创业三类服务团,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技术推广、培训指导、惠民服务等活动,认真推动各项扶贫措施落实、落地,切实打通了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我们就是靠着专家服务团的大力扶持,一步步发展壮大,还带动了27户贫困户找到了脱贫致富路。”6月26日,位于濮阳县子岸镇中子岸村的雨田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志雷称赞道。
      多年来,中子岸村没有一个成熟的产业,村民大多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不能外出务工的村民只能守着几亩薄田打转转,生活十分拮据。全市专家人才精准扶贫行动启动后,头脑灵活的王志雷在专家服务团的鼓励和引导下,决定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人力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儿,加上专家服务团在技术方面的精心指导,王志雷种植的食用菌当年大获丰收,挣了个盆满钵满。看到王志雷依靠食用菌种植走上了致富路,包括27户贫困户在内的不少村民相继加入了食用菌种植行列。随着中子岸村食用菌种植规模日益扩大,濮阳县农牧局专门派出一名专家蹲点做技术服务。村民感激地表示,有了农业科技专家的蹲点指导,脱贫致富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
      全市专家人才精准扶贫行动开始以来,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一次次走村串户,开展了一场场技术培训,增强了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实现了技术培训与精准扶贫的完美对接。同时,为了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找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充分发挥智力、技术等优势,因地制宜,创新思路,调整种植结构,加快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步伐。
      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技术扶贫,才能让贫困户练就一身“自我造血”的真本领。与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类似,就业创业专家服务团通过智力扶持、技术扶持、项目扶持等途径,提高了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
      针对没有劳动技能或有一定劳动技能但没有实现就业的贫困群众,就业创业专家服务团整合“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常态化实施文化知识扶贫、职业教育扶贫等项目,着力提升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同时,针对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就业创业专家服务团还实施精准培训,开展以需定培、以培供需、定岗就业创业的订单式培训。
      与此同时,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困难群众负担,让因病致贫返贫的群众尽快脱贫,凡在全市专家人才精准扶贫行动中筛查出的贫困群众,患有特定疾病的,实行院内就诊绿色通道服务,优先安排实施各项免费救助、补助救助或定额救助手术,让广大贫困群众尽量不患病、患病尽早治、治病不跑远、治病少花钱。
      据统计,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各类专家服务团先后组织各类农业生产技术现场指导695次,举办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300期,各类义诊670次,安排实施各项免费救助、补助救助或定额救助手术(项目)2561例,服务困难群众20万余人次,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
      一个个生动实践的典型,在龙都大地上扬起了一面面引领脱贫致富的旗帜,正确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了苦熬不如苦干的观念,弘扬了勤劳致富光荣的正能量。
      抓住根本 产业造血强筋骨
      盛夏满眼绿,樱桃别样红。连日来,台前县打渔陈镇千亩樱桃产业扶贫基地热闹非凡,晶莹剔透的大红樱桃挂满枝头,数百名农民忙着采摘,欢声笑语不断。
      台前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打渔陈镇又处于黄河滩区,生产生活条件尤其落后。然而,红彤彤的大樱桃让老百姓的日子红火起来。在台前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该镇规划建设了樱桃种植产业扶贫基地,从山东引进的优质大红樱桃品种去年起相继挂果,产品远销北京、福建、浙江等地大型超市,亩均收入在3万元以上。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脱贫攻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最有力的武器是产业。有了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拔掉穷根。
      近年来,我市围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强化产业支撑,注重政策和资金扶持,实施“百企万户”产业扶贫、农业产业化扶贫、智慧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农业保险扶贫“五大工程”,努力探索企业带动提供用工岗位、发展特色种植业、发展养殖业、组织培训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公益服务岗位、入股分红资产收益、发展光伏扶贫项目、发展智慧扶贫电商扶贫项目等8个增收渠道。
      为借力大产业推动大扶贫,我市着力引进龙头企业,通过大项目和大企业的辐射带动,实现“兴一产业,致富千家”的目的。
      在濮阳县梨园乡汇源集团百万只肉羊养殖基地,只见一座座巨型自动喷灌机伸出300多米长的“手臂”,滋润着茁壮生长的牧草;一声吆喝,羊群便如白色波浪一般向前推移。
      “以前,我们滩区农民靠天吃饭。如今,政府帮我们脱贫致富,引来这么有实力的企业,滩区老百姓的日子有盼头了。”附近村民聂守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汇源集团百万只肉羊养殖、屠宰加工项目,是濮阳市引进的重点扶贫项目,投资总规模22亿元,将推动和实现滩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再造,为滩区群众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截至目前,濮阳县依托汇源集团百万只肉羊养殖、屠宰加工项目,带动51个村651户贫困户稳定脱贫,今年预计羊舍规模将扩大到28栋,可带动400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同样,近年来,清丰县通过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使食用菌基地大规模进驻农村,不仅改变了农民依靠自身耕地发展的生产格局,还助力群众脱贫致富,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去年8月,在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食用菌基地,该村村民史培振利用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入股食用菌龙头企业做了股民,企业每个月分红500元。“单是入股企业这一项,我每年的保底收益是6000元。如果经营得好,年底公司还能再次分红1000元。”史培振高兴地说。
      据统计,2017年,清丰县共投资9500万元,新建设标准化食用菌大棚7300多座,目前已种植食用菌1.5万亩,辐射带动1万多名贫困人口增收,走出了一条党建统领、多方参与、惠及全县贫困群众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在大项目顶天立地的同时,为最大限度地链接贫困户,让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我市还创新产业扶贫思路,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因村制宜,通过送企业下村、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乡村能人创业、改造提升原有就业点等举措,积极探索扶贫车间扶贫新模式。
      6月26日,在台前县吴坝镇石桥村精准扶贫就业基地,七八十名妇女正在毛绒玩具生产线上有序地工作,缝纫机的嗒嗒声响成一片。
      “俺家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得再苦也没法去外地打工,心里真是干着急。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自从村里建成了这个基地,俺可以在家门口挣钱了,不仅能照顾老人、孩子,一天还能挣六七十块钱,政府的这个政策俺举双手赞成。”该村村民韩玉霞乐滋滋地说。
      高兴的不止韩玉霞一人。在范县濮城镇后毕庄村扶贫车间,贫困户张凤云正在自己的工位上娴熟地操作着缝纫机,一块块服装面料从针线下穿梭而过。“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干老本行,这真得感谢政府在村里建的这个扶贫车间。”张凤云说,年轻时她就做针线活,后来还曾去江浙一带的服装厂打过工,“现在,俺上有老、下有小,没法出去打工赚钱了。这不,前段时间看到扶贫车间在招工,我立即报了名。现在,俺一个月平均能挣2800多元呢,一点都不比出门打工赚得少。”
      “扶贫车间有利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有利于激活农村产业,有利于吸引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有利于推动贫困地区走上经济内生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了我市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
      为大力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在扶持政策上,我市明确提出自2016年至2019年,市级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各县区财政每年拿出4000万元,支持产业扶贫工程。对直接到乡、村新建精准扶贫就业点的投资主体,每建一处,市财政给予10万元的建点补助。企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的,按照标准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的奖励。
      在选址上,我市坚持贫困村优先,尤其是建在学校、幼儿园附近,充分利用闲置的学校、仓库、民宅等进行改造提升,节约资源,着重引导同县主导产业吻合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以吸纳更多贫困户就业。
      如今,扶贫车间已成为我市的新名片,全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现场会、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全国扶贫车间现场会相继在我市召开。台前县、范县建设扶贫车间的模式,成为全国各地竞相学习的经验。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我市各县区还立足资源禀赋,挖掘资源优势,坚持“县级主导,乡镇主抓,企业主营,贫困户参与”的做法,努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帮助贫困户脱贫。
      以南乐县为例,近年来,该县紧紧依托当地优势,围绕“特”字做文章,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特色种植、养殖业等方面入手,大力实施“一乡一村一品一产业”工程,着力探索“公司+种植养殖+贫困户”扶贫机制,促使广大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目前,该县新建标准化瓜菜、食用菌大棚292座,新增黄梨、雪桃经济林面积1.83万亩,带动贫困户1749户,户均年增收1.3万元以上;依托禾丰、德信等龙头企业发展肉鸡养殖,带动贫困户1100多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以上。
      此外,我市还将智慧扶贫与电商扶贫结合,专门筹建濮阳农产品特色展馆、智慧扶贫特色展区,邀请京东、苏宁等10多家电商企业调研对接,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农副产品,寻找脱贫致富路子,提高贫困群众收入。
      由于没有技术,2016年4月之前,濮阳县郎中乡司马集村村民冷广世和村里的大多数人一样,只能在建筑工地或工厂干一些体力活,一年到头也落不了多少钱,致富、小康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以农民为目标客户的村镇O2O电商平台乐村淘给了他脱贫致富的希望。“乐村淘和政府工作人员不仅对俺进行了电子商务培训,还协助俺开了店,这不小店开张2年多了,每天都有不少乡亲来找我下单。”冷广世说,选择在乐村淘商城购物的村民越来越多,仅此一项就让他每月增收1000多元。又干起贩卖水果、蔬菜“副业”的他,现在的收入已远远超过了以前在外打工的水平。
      多点发力 携手共进奔小康
      6月25日,我省今年高考成绩及录取分数线正式公布。一时间,几多欢喜几多愁。可是,连日来,濮阳县的王杰超一家既欢喜不已又愁眉不展。“喜的是孩子今年考了590多分,能走一个不错的‘一本’。可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再加上孩子的母亲常年因病卧床不起,高昂的大学学费让我很是头疼。”王杰超表示。
      然而,在当地教育部门工作的一个朋友的提醒让王杰超欣喜不已。“朋友对我说,像我这种情况的贫困户,可以尝试申请秋季助学基金,实在不行还可以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总会有办法解决孩子的学费的。”王杰超说。
      教育事业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环节,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是脱贫致富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坚持“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思路,强化教育保障,大力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进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教育保障和资助政策的全覆盖,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
      这只是我市多点发力、推进脱贫攻坚的途径之一。近年来,在大力推进产业扶贫的同时,我市还做足“转、搬、保、救、教”5篇文章。
      转,要转得好。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要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有活干、有钱赚。
      对此,我市积极构建贫困家庭就业增收“立交桥”:“走出去”,外出务工挣钱;“引回来”,回乡创业带动就业,激活内生动力;“稳下来”,做强当地产业,提供公益岗位,让贫困家庭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搬,要搬得出。
      长期以来,受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我市黄河滩区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水平低,贫困人口众多,已成为我省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短板地区。
      挪穷窝,才能挖穷根。对此,我市全力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搬迁新址要选在县城、乡镇、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地区,让滩区居民“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目前,我市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第一批试点已搬迁完毕,正在进行土地复垦;第二批试点安置区住房6月份达到入住条件;三年规划稳步推进。
      保,要保得牢。
      很多贫困人口是因为丧失劳动能力而贫困,他们的脱贫之路在何方?我市给出的答案是,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
      对此,我市大力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政策有效对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实现扶贫标准线和低保标准线“两线合一”。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等手段实现脱贫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提高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改善救助供养条件,对失能或半失能的农村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
      截至2017年底,我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纳入农村低保17344户35012人,发放资金5438.75万元;已纳入特困供养7135户7201人,发放资金2277.7万元,做到了应保尽保。
      救,要救得及。
      “救”就是扶危济困脱贫,进一步完善救助制度,救助范围更多向贫困家庭覆盖。
      对此,我市大力实施医疗救助,防止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施县域内农村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取消贫困人口住院预付金;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后,实行城乡居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再实行困难群众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最后实行医疗救助等多重医疗保障制度,使大量贫困家庭告别“一人得病全家致贫”“一人得病全家返贫”。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决战脱贫攻坚,我市正步履铿锵,砥砺前行!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濮阳市举行2018年第三次诚信“红黑榜”新闻发布会
    上一篇:濮阳市着力打通农业灌溉“最后一公里”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