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秋之交,弟四个从各大城市返乡参加“千年古县·和美获嘉”活动又聚在一起,话题谈及杨晓敏,老二感慨地说:“杨晓敏无愧于同盟山人,他缔造了一个小小说时代,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一座丰碑!”他打开手机文档,让大家浏览:《风景》发布在《百花园》1995年11期刊上;《黑虎》发在《青少年文学》期刊上,被《小小说选刊》1998年17期选用;《手工面条》发布在《小小说月刊》2003年12期刊上……他深有感触地说:“我之所以能成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是杨晓敏老师的小小说情结感动于我,受益于我。虽未谋面,但我仰慕已久。”
是的,中国文学史上,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当代小说,在不同的时代与环境中表达中华民族精神上最崇高的成就,并且在文学技术的进展里演化着,成就了里程碑式的新文体。进入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文学日趋边缘化、小说式微的年代,中华民族精神如何表达?杨晓敏作为一个军旅记者、作家华丽转身到郑州市文联百花园杂志社《小小说选刊》做责任编辑、主编,数十年的日日夜夜,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与之相濡以沫,以其创意迭出、硬朗理性、轫性持久的运行方式,构建了至少三代上百位知名小小说作家团队,致使小小说的文体萌芽发轫,从荧荧之光积淀到通天之亮,“幽灵一般”的成长壮大,呈现出当代文学史上自白话文运动以来重要的文学现象。这是一个多么浩瀚的工程,这里一定有不平凡故事。
近日,偶遇杨晓敏先生,与他零距离接触,他豁达开怀、不拘一格,不凡的谈吐、哲理的思维、简约而神奇的阅历、平凡而伟大的追求,给人感受至深。
遇见与选择
人的一生有很多遇见,或命中注定,或机缘巧合,只有用心感悟,就会使遇见富有诗意,带给人生的斑斓多彩!
杨晓敏出生在豫北平原黄河古道边的千年古县--获嘉,他的家乡北往15公里处,便是3000多年前武王率八百诸侯盟誓伐纣的同盟山,这是他学生时代常来游玩的地方,人心向背定天下的铁流浇注在脑海之中。同盟山的风,黄河岸边的雨,滋养了他的气质、才情,还有父老乡亲劳动的号子声,常在他心湖里映出了一片风景绚丽。
1975年他应征入伍,来到了祖国版图的西南边陲,那里有一片广袤神奇和充满迷幻氛围的土地。杨晓敏凭仗他自幼酷爱读书,凝练有一定的文笔功底,基层连队4年磨炼后,又进入西藏军区政治机关近10年的工作阅历,做过编辑、记者和专业作家,那是“世界屋脊”上他一个军人的“风花雪月”,嘹亮激越的军号哨音让荒僻生气盎然,与战友们分享大自然赋予的雪趣、雪韵,“精神故乡”在他的笔下生辉。他曾这样感慨:“西藏乃世间罕见之原始边地,站岗巡逻的西藏兵有着鲜为人知的苦乐生活,我曾有幸在雪域高原服役十四年,至今什么时候都没有怀疑过,这是上苍之于我平凡人生的不吝赐予。”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是杨晓敏人生遇见最关键节点,那是从军人到老百姓、从边疆到内地、从农村到城市一个漫长距离最重要的抉择。
那是1988年炎热的夏日,杨晓敏例行到郑州市友谊宾馆军转干部移交组的房间询问消息,然而在不经意间,斜落在床铺上散乱摊开的几本小巧的杂志映入他的眼帘,《小小说选刊》几个鲜亮的字样如庞大的磁铁石强磁场般吸住了他。多么响亮的刊名!也好像蕴涵某种兆示,让他长时间沉浸在一种阅读快感中,或是一种读惯长篇后的放纵,或是一种对简洁明了的神往,也可能是一种对快节奏生活的吻合。小小说作品的曲折离奇,作者毕现的才情,以其全部的魅力诱惑着他。就在他离开移交组的房间时,竟让他爱不释手,流连忘返,临别时再回首,留下深情的一瞥。
1989年元旦过后,杨晓敏正式到郑州市伊河路12号《百花园》杂志社上班。仅两个月,年轻的新任总编王保民先生郑重地告诉他:“根据工作需要,你分配在《小小说选刊》做责任编辑。”
这时的杨晓敏,惊呆的几乎不相信自己耳朵。在此之前,他只知道郑州有家《百花园》文学月刊,与当时南京的《青春》、成都的《青年作家》、上海的《萌芽》等杂志差不多齐名,都注重青年特色,以培养扶持文学新人见长,在社会各界读者中,享有广泛的声誉。没想到,几个月前曾有一面之交的《小小说选刊》,产地不在北京,却在郑州,参悟不透命运的玄机,转眼间会成为“选刊”的责任编辑!
杨晓敏时年32岁,这就意味他14年的军旅生涯一页彻底掀过去了,迎来的是一次错位的安置,还是命运安排一场艰难的跨越?他有点忐忑,但不茫然。他了解到,当时小小说这种所谓的新文体,尚不被编辑们、评论家和作家们所看好、所推崇。这本杂志自1985年创刊后的三四年里,虽已销量不菲,但由于它的用场更多的是派作报纸副刊填空或刊物补白,所以《小小说选刊》仍处于藏在深闺人未知,大多还像课外教材一样,在中原几省的校园里流传。当时,杨晓敏仍有变换职业的可能,有些岗位,甚至可以纳入他曾设想的生活轨迹,但都因他第一次阅读小小说带来的心灵冲撞,小小说情结的原始萌动,却让他向来刚毅果决的性格变得“优柔寡断”一点,机会一次次随风逝去,并且无悔。原来从那一天不经意的遇见,他就毫无选择,心已属于小小说了。
毫无选择,对于杨晓敏来说就是选择。他认定,只要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有意义的事业中去,应该会在今生的琴弦上,弹奏一曲精彩乐章。他义无反顾地进入了“角色”,也毫无悬念地进入了“状态”,读小小说,编小小说,倡导小小说,乃至在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上,无不深深地打上了有关小小说的烙印。
理念与坚守
一本文学刊物,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精神产品,它首先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主题积极,内容健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追求,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同时,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品,要体现它的市场价值,就要极大地提高它的发行量和社会覆盖面。这是杨晓敏给自己既定的责任目标。
杨晓敏在自己的岗位上,有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始终把重心放在践行与探索小小说的准确定位上,着力倡导和规范文体,有效地发现、扶持、组织、培养和造就一批批作家队伍,寻找、培育和引导自己稳定的读者群。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一路走来,感慨頗多,蓦然悟出:人生是由无数小小说组成的。小小说单纯通脱,那是大多数人都能阅读的;小小说贴近生活,那是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创作的;小小说微言大义,那是大多数人都能从中直接受益的。这个“大多数人”,是一个多么诱惑的群体,又具接地气时代特色,对于杨晓敏来说,这个发现不亚于大物理学家发现可控核聚变定律一样,足以让杨晓敏激奋,心潮澎湃。
成大事者,把握历史节点,这是杨晓敏最智慧的一面。他踏着故乡永远的沉香,乡情在灵魂中永恒的诗行。
突围与前行
时代为小小说文体生长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小小说文学期刊同样遇到传统媒体寻求突围之路的问题。“人一旦有梦想,时代定给你机会,机会也包括挑战;奋斗,美好的东西一定能够创造出来。”杨晓敏的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在他身上充溢出一往无前的志气、骨气、底气。
他告诉我们,新媒体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写作方式、阅读方式,但写作和阅读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根本上还是靠内容取胜。谁的刊物能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并能传导出相关文化信息,让读者在欣赏中从多方面得到精神享受,谁就具有无形的吸引力。从编辑、调配、插图、装帧、印刷、发行乃至策划、管理、经营等诸多环节均应有“高、精、尖”的要求。一本精美的刊物,应该具有整体的美感,只要前提不丢,基础牢固,任何冲击都挡不住办好刊物。
他告诉我们,数字化读写的未来趋势,只是改变传统媒介一统天下的格局,其文学作品与网络、手机阅读等数字化平台结缘,是作家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和作品开发意识的觉醒。现代传播手段,也是一种正在萌生的大众文化权益。
如何大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杨晓敏告诉我们,重在文学作品与大众需求相统一。只有把文化产品转化为广大群众的消费,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的审美、价值观、教育功能,强化意识形态属性,达到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目的。办文学刊物是社会性行为,是一种公益服务事业。公益事业的本质是为大多数人服务,它需要通过服务对象的成功来体现自身的价值,需要有一种献身精神和崇高品质。
他特别强调说,文学期刊的生存状态只有进入自身的良性循环,才能保持其纯洁性,真正体现出文学艺术作为精神产品的独特魅力。刊物的“精品意识”和“名牌效应”正是刊物发行量的保证,也是刊物定价的重要尺度和参照系数。品位高雅,风格稳定,能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力,拥有一茬又一茬的读者群,是期刊最为宝贵的无形资源。
当问及中国小小说创作的现状与前景时,杨晓敏胸有成竹地说,当今社会,已形成精英文化、大众文化、通俗文化的多元格局,各自有着自身的特点与作用。引导和重铸着人类灵魂、支撑社会文化建筑高度的精英文化诚然不可缺;能够迎合一部分人休闲、消遣的通俗文化需要加以扬弃。而春风化雨、滋润心灵的大众文化,则本身兼有精英文化质地又有通俗文化市场,能够惠泽普通民众,引领社会文明的主流。大众文化具有强大的兼容性,最活跃也最有亲和力。
杨晓敏的三个“大于”让人们开了眼界。自古以来精英化、大众化、通俗化三种文化形态如同三原色,共同构成了文学天空的斑斓色彩,而当代文坛之所以显得单调和窘迫,很大程度就在于我们文学的主流话语权把基调定在了“精英化”的一根琴弦上。一根琴弦岂能奏响气势如虹的交响乐章?一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盛宴,小小说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更须注重思想内涵的深刻和艺术品质的锻造,小中见大、纸短情长,在写作和阅读上从者甚众,按下文学(文化)的中产阶级形成的“加速键”,不断被更大层面的受众吸纳和消化,春雨润物般地为社会进步提供着最活跃的大众智力资本的支持。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小小说与社会“牵手”,那将是一个多么大的世界!
结语
中国小小说在近30年的时间里,以自己独特的身姿跻身于中国文学的殿堂,无疑这是一个有创新性、与时代进步合拍的文化成果。这与杨晓敏先生30多年来全身心倾注于小小说文体事业,成为小小说时代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是分不开的。
杨晓敏运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把小小说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直抵胸怀和创意的对接,成为小小说文体萌芽发轫的原创动力;他在编辑、发行乃至策划、管理、经营等诸多环节上,“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这为小小说文体成熟、成长、卓越如虎添翼。这里有他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他诠释与践行一种精神,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义无反顾,锲而不舍,可亲可敬!
中国小小说“特”在“小”上,“螺蛳壳里做道场”,方寸之地也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世界。小中见大,小中见全,小中见精,小中见快,小中见新,小说文体的“精神指向”小小说文体应有尽有,为现代人带来了时尚的阅读快感。正如铁凝所说:“它所抵达的将是人的心灵深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情感的相通之处。”
杨晓敏让我们口里嚼着小小说时代的韵味,让我们手里捧起小小说时代的风采,让我们领略当代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醉心其中油然而生创造的冲动和阅读的热情。
小小说遇到了好时代!
小小说,任重而道远!
2023年8月25日于郑州
舒升,实名时昌功,中共党员,获嘉县粮食局退休干部。勤奋笔耕,热爱生活,常以时政评论诗歌寄情并见诸报刊,编著有《舒升文集》《漫谈同盟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