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桐柏贫困群众:居住深山多不便 搬进新居俱欢颜

    首页 > 城事 > 正文

    日期:2019-03-29 16:51:28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孙喜增 通讯员 杜福建 陈康 郭玉娇)仲春时节的淮源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3月25日,在桐柏县吴城镇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代湾社区,记者看到一栋栋新居格外亮眼,一条条整洁的水泥路四通八达,社区诊所、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社区小学的孩子们在操场上欢快地奔跑嬉戏......
      “以前我们一家老小孤零零地住在山坡上,挤在3间破瓦房中,经常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出门就是泥巴路,赶集、看病、孩子上学都不方便。去年政府安排我们搬到了镇上,住进了两层半的小洋楼,旁边就是小学和社区服务中心,可比过去住着舒心多了。镇里还安排我干着公益岗,成为社区自治协管员,还上了‘自强之星’光荣榜,这下我更有信心甩掉贫困户的帽子了。”谈起易地扶贫搬迁前后的变化,代湾社区居民舒霞感慨不已。
      舒霞是桐柏县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4280名贫困农民中的普通一员。
      近年来,桐柏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战的硬仗来打,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的总体要求,全方位发力,先后实现易地搬迁贫困人口1126户4280人,总投资达2.4亿元,涉及行政村133个。至目前,搬迁户已有776户2872人实现脱贫,脱贫率达76.3%。
      住进“放心房”,内心好欢畅
    桐柏县位于淮河源头,桐柏山腹地,地理特点是“七山一水二分田”,自然环境复杂,群众居住分散,贫困程度不一,贫困农民搬迁难度较大。该县通过精准识别,将生活在深山荒芜区、地质灾害区、生态脆弱区等特殊区域的贫困人口逐步迁移出来。为确保应迁尽迁,桐柏县组织各乡镇(集聚区)成立工作小分队进村入户,深入贫困户家中调查摸底、核实情况。对识别出的拟搬迁对象,通过户申请、组评议、村票决、村级初审、乡镇复审、县级审批和签订旧房拆除复垦承诺书等严密程序,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为避免出现疏漏,组织专项工作队,将贫困对象和搬迁对象同步进行比对、复核,确保搬迁人口与全国扶贫开发系统标注信息一致,赢得了贫困群众的公认和好评。
      桐柏县以有利于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有利于就近就业、有利于稳定脱贫等为准则,按照交通便利、不占耕地、节约费用的原则,综合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城镇化进程及搬迁对象意愿等因素,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好的集镇、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点为选址重点。坚持高标准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选址、统规统建,先后在靠近集镇、中心村附近建设25个集中安置点,靠近乡村旅游景点、扶贫就业基地附近建设5个集中安置点。
      与此同时,为加强易地搬迁工程质量监管和风险防范,桐柏县严格标准,规范推进,对安置点的选址进行了全面核查,确保所选安置点规划选址安全合理。在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做到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按工程项目安排,及时足额拨付。县发改委、财政局、审计局对项目资金实行全程监督和审计检查,严格资金审批制度,严禁占用、不留缺口,全力保障工程建设。县纪委监委对搬迁安置有关工作实行全程监督,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风清气正。
      搬进“小洋楼”,居民乐悠悠
      在月河镇政东社区旁的鑫海电子扶贫车间,记者见到了操着外地口音的吕秀丽。她是福建泉州人,10年前与到泉州打工的桐柏小伙蔡源昌相识相恋。婚后第一次随丈夫来到月河镇彭坎村的老家时,面对3间土瓦房和满地泥泞,心都凉了半截儿。但为了爱情她还是留了下来,守着5亩薄田艰难度日。随着政府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吕秀丽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她们家在镇上社区分到了两层新房,两个女儿到校上学只用五分钟时间,自己也在社区旁的就业车间打工,每月能收入两千元左右,还能帮着丈夫养殖一千多只鸭。搬迁后,自己的业余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每天晚上都要在社区广场学跳广场舞。谈起现在的生活,吕秀丽乐得合不拢嘴,表示嫁到桐柏不后悔,现在的生活质量不比老家差。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让贫困群众搬得进,还要让他们融得入,住得舒心、开心。为此,桐柏县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按照“花园式”社区标准,为迁入户打造“温馨家园”,千方百计提升新居民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社区新居均按照小康住宅标准统一建设,统一保障安全饮水,社区道路全部硬化,排水设施完备,主要街道两旁安装路灯,遍植花草树木,庭院内外绿化美化。社区设有垃圾集运点和垃圾箱,明确专人负责保洁,配套建设公厕,确保社区环境干净整洁。各社区均有服务中心、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卫生室及综合文化广场,真正让贫困群众住上“暖心房”。
      此外,桐柏县还在每个安置点建立配套管理服务机构,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为迁入群众提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近入学等便利服务。同时建立民事调解组织,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该县还着力推进“五堂进基层”、“家风家训建设”、“爱心超市”等扶贫扶志活动,引导社区群众改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尝试新的生活方式,增强内生动力,强化自我管理,实现精神脱贫。在集中安置点广泛开展“感恩新时代、住进新房子、展现新气象、实现新发展、共建新家园”活动,激励群众创新、创业,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产业打基础,减贫添幸福
      3月25日,记者见到53岁的吴城镇贾岗村易地扶贫搬迁户王应发时,他刚从自家的龙虾田里忙完回来,虽然很累但满脸兴奋,算起自己的脱贫账,王应发滔滔不绝:“去年搬来新社区后,我家是直接‘拎包入住’,只买些基本生活用品。新家的居住环境比以前好多了,全家人的心情也变得更好。在镇、村领导的帮助下,我承包了20亩水田养龙虾,还有15亩的鱼塘,种了5亩茶叶和18亩庄稼,贷款养了5头牛,今年能增收8万元左右,以后可以挺直腰杆彻底告别‘贫困’了!”
      贫困群众搬入新社区后,要让他们能早日脱贫致富,产业支撑是关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桐柏县着力抓好产业扶贫工作,在动员群众搬迁入住的同时,同步考虑安置点配套的就业出路、发展空间。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大力发展茶叶、艾草等特色农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建设美丽乡村,鼓励发展“农家乐”等生态旅游业。同时,加强免费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劳务输出,确保搬迁群众有家业、有就业、有产业。
      发展产业重在因地制宜。桐柏县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特色产业扶贫,提出“远抓茶近抓艾,香菇龙虾致富快”的产业发展思路,在搬迁群众集中安置区发展香菇、艾草、夏枯球、小龙虾、茶叶等基础优势明显的产业,建立健全贫困户与市场、产业的联结机制,不断提高产业帮扶措施叠加度,促进搬迁群众就业有门路、增收有来源,实现稳定增收、稳定脱贫。
      “为帮扶盘龙湾社区和朱雀社区入住的贫困群众,我们已建成年出口创汇1000万元的香菇加工厂、年产量100万斤的菌种厂和年种植60万袋的香菇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全镇从事香菇种植的农户达2000户以上,其中易地搬迁贫困户100户以上。基地务工人员安置优先使用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务工人员月工资达2000元以上。”桐柏县朱庄镇镇长朱峰告诉记者。
      目前,全县在已建成的安置点打造特色产业基地13个,受益搬迁群众1421人。尤其是小龙虾产业,通过市场刺激、政府引导、协会推动,桐柏的小龙虾养殖面积已达6万余亩,先后带动2705户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增收。与此同时,该县就近建成扶贫车间25个,受益搬迁群众达823人。安排776户贫困搬迁户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稳定脱贫”目的。桐柏县还建成2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村级小电站,均已实现并网发电,共覆盖搬迁贫困户572户,户均每年可获得不低于3000元的收益。县财政补贴资金1000万元,设置村级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1000个,帮助400余名搬迁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与此同时,桐柏县立足脱贫带贫需求和主导产业发展,先后引进了恒阳牛业、柳江牧业等一批带贫能力强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推动畜禽养殖和加工产业发展。通过“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方式,加快形成“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脱贫致富格局,进一步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就业难、致富难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将全力提升后续工作水平和质量,不懈怠、不松劲,优化社区管理,扶持产业发展,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的各类难题,增强群众的归属感和获得感,确保贫困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桐柏县委书记莫中厚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清明追思二月河先生读书会
    上一篇:清明节必(避)读(堵)攻略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