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焦作马村法院 以案说法之不当得利

    首页 > 城事 > 正文

    日期:2020-05-26 09:39:45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焦作讯 近日,在马村法院调解员成功调解一起不当得利纠纷。
      【案情回顾】
      原告李某和被告原某是同学关系,2019年5月,被告原某谎称自己未满18岁,希望以原告李某的名义分期贷款买一部手机,原告认为大家都是同学,就同意用自己的身份证为被告贷款买手机,被告看中的手机定价9000多元,被告交了1000多元的首付,剩余的8000元用捷信贷款分20期付清,加上利息每期需还538.76元,被告在支付了五个月分期后,便以没钱为由不再偿还剩余15期的贷款,因贷款逾期不仅会增加利息,更重要的是将严重影响原告的个人信用,甚至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原告无奈,只有每月按时归还捷信贷款。另外被告还通过原告花呗借款2000元未还。原告正在上学,没有经济来源。遂将被告原某诉至法院。
      该案受理后,调解员详细了解案情,及时联系双方当事人当面调解。调解员向被告原某解释其行为构成不当得利,其负有返还义务,并充分阐明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耐心的给被告做思想工作。最后,双方在调解员的调解下达成协议,被告表示同意将钱返还给原告,原告表示谅解被告。
      【普法课堂】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原因而取得的财产性权利或利益。取得利益一方得益,致使失去利益一方受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他人没有法律依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据此,不当得利应予归还。
      说起不当得利,人们总是以为只有捡到别人遗失物,不予归还原主,据为己有的,才叫不当得利,教科书里关于不当得利的案例也寥寥无几。
      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不当得利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某人将现金误存入他人银行账户,他人无权占有这笔存款,如拒不归还,这笔存款对这个“他人”来说便是不当得利。又如:捡到他人遗失的钱包等物品据为己有,对拾得人来说便是不当得利,依法也应该归还原主;再如,租或借别人的耕牛使用,在租借期间耕牛所产牛崽,租借人若将牛崽据为己有,便是不当得利。不当得利的情形还有很多,只是因为这些事例中获得不当利益不是获利者主动去求取,更多是因为失去利益一方自己的失误造成,所以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将这种他人的正当利益据为己有是违法的行为。另外,许多犯罪所得,均为不当得利,比如:贪污公款、挪用公款、盗窃等犯罪所得。例如:甲在某水电开发公司担任会计、出纳期间,挪用该公司250万余元,被判有期徒刑4年。之后,该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向甲追索该笔挪用资金,法院以不当得利纠纷予以受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若将他人财物非法据为己有,便是违法行为。( 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赵举和 通讯员 刘芳)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省人大代表李莉:学习好“两会”精神 履职才会更接地气
    上一篇:河南沁阳:企业倒闭货款难要 通知村委协助履行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