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读书传家 以教为荣 记河南省桐柏县共产党员郑盘周和他的“百年教育世家”

    首页 > 城事 > 正文

    日期:2020-09-07 09:27:06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 时光终将远去,师恩永在。
      最近一段时间,天气依然燥热。眼见第36个教师节将临,一大早,70岁的郑盘周披衣下床,奋笔疾书,应约为有关杂志供稿,讲述父亲从教的经历,鼓励年轻人终身从教,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
      郑盘周是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的一名退休教师,共产党员。“读书传家,以教为荣”,这是他的家训。去年,在桐柏县举行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上,郑盘周的家庭获得“五星级教育世家”称号,并上台发言。一个家族,三代人,从教累计二百余年,教书育人,痴心不改,这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精神密码”?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进郑盘周的家进行深入采访。
      一家三代,竞相接力教坛;“百年世家”,人人争当模范
      “我的父亲郑承轩从教40年,大哥郑永周从教29年,二哥郑京周从教20余年,大姐郑淑湘从教37年,大嫂王永桂从教32年,我女儿郑文靖从教7年,侄女郑文社从教15年,我的妻子郝秀华从教14年,弟媳李玉书从教9年,侄媳夏辉从教23年......”尽管已是古稀之年,郑盘周的记忆力依然很强,扳着指头一口气说出了一大串人名和数字,在场的人听了,无不赞叹。
      聊起“百年教育世家”的事儿,郑盘周滔滔不绝。他搬出了一沓材料,有《我的父亲母亲》、《回忆我的父亲》、《我家的教育情怀》等等;搬出了一大摞荣誉证书,眼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我的父亲郑承轩是个好榜样,他虽然辞世了,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郑盘周说。早在建国初期,郑承轩就担任了桐柏县吴城完全小学的校长。1956年,他被调到县文教科,担任了首任教研组组长(后改称教研室主任)。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郑承轩到桐柏县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平氏完全小学担任校长,一干就是10年。七十年代,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要求到交通闭塞的朱庄高中工作。动员辍学学生返校,培训山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全乡9个大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八十年代初,郑承轩退休回到老家安棚乡刘新店村,还经常到本村学校听课,辅导青年教师,有时亲自给学生们讲课。由于退休后积极发挥余热,他先后三次被县委、县政府表彰,获得“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等称号。
      “读书传家,以教为荣。”郑承轩在教育岗位一干就是40年,言传身教,为后辈们做出了榜样。
      郑盘周是父亲意愿的忠实践行者。初中毕业后,郑盘周通过自学高中文科教材和参加开封师院函授学习,取得了从教资格。从1978年开始,在教坛上挥洒汗水34个春秋,先后受到县级表彰13次,地市级表彰4次,国家级表彰1次。1991年,郑盘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5年,他成为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1997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回顾自己倾注了无数心血与汗水的教学生涯,郑盘周感到十分欣慰。
      “其身正,不令而行。”在郑承轩的示范带动下,整个家族形起了一股“从教风”,先后有11人从教,并且个个争当教育教学领域的标兵。作为这个“百年教育世家”的第三代代表,夏辉也不甘落后。她是郑盘周的侄媳妇,目前在桐柏县淮北中学任教。她在文、理科教学方面均能胜任,从教23年来,先后多次获得市、县级“优秀教师”、“市级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读书传家,贵在“世世弘扬”;以教为荣,贵在百年不辍
      家风家训,其核心是家庭的价值观,体现的是一种特定的家庭文化,是家庭的灵魂。郑盘周的大家族现有五十多人,在世纪之交时是四世同堂。对于这样的大家庭来说,培育和弘扬良好的家风家训,对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郑承轩在世时,经常给儿孙们讲自己的求学和教学经历,他说:“我这一生选择教育这条路是走对了,教育兴,国家兴啊!”他把教育提到“国事”的高度,对儿孙们竞相从教无疑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2007年7月8日,郑承轩在85岁生日时,写下了《生日抒怀》:“穷乡村校,自赏孤芳。四十寒暑,日夜匆忙。桃李天下,服务四方。教育世家,县府表彰。回首往事,心潮激荡。额首称庆,心舒气畅......读书成才,代代莫忘。有志竟成,皆为栋梁。读书传家,世世弘扬。”字里行间,洋溢着终身从教的骄傲与自豪。
      受父亲的影响,郑盘周中学时代就立下了终生从教的志愿。他认为,教育是改变农村贫困面貌的有效途径,教育振兴,才能带动其他行业的振兴。“那时,与我同龄的乡邻中,能上起学的,大约只有三成。”为此,郑盘周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和从教机会,学习和工作都格外勤奋。他常常告诫自己,如果拿不出像样的成绩,就愧对党、愧对祖国、愧对人民!每当取得荣誉时,他都会扪心自问:“我配得上这些荣誉吗?”正是这种自警自励、谦虚谨慎的心态,推动着他在教育一线奋发有为,勤耕不辍。
      成事成名成伟业,立人立德立家风。良好的家风家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的方方面面,犹如磁铁般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谈恋爱时,我的对象郑文凯很自豪地对我说,他的家庭是教育世家。听后就觉得,这个家庭值得尊敬,老一辈们的素质较高。这也是我们最终走到一起的重要原因。”夏辉说,她能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内心颇感自豪。同时,家庭的美德也时时影响着她。从教23年来,尽管她取得了很多荣誉证书,尤其是近三年中,有两年单科教学成绩居全县第一,有很多机会参评中学一级教师职称,但她一次次地让给了同事们,至今仍为中学二级教师。“不仅‘以教为荣’,还要‘以德为荣’!”夏辉乐呵呵地说。
      淡泊明志,纵然清贫亦无悔;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不忘本
      有人说,苦与乐是一对孪生兄弟,关键看人的心态。教师是清贫的,最难得的是坚守这方阵地,并且一代代地坚守下去。
      郑承轩一生清贫俭朴。因为孩子多,且都在上学,家中只靠妻子一人从事繁重的劳动。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郑承轩的工资大部分用于给生产队缴纳“缺粮款”。在县城和平氏完小工作时,他甚至连一条像样的裤子也没有。冬天,他的床上铺的是稻草,上面仅罩着一个薄被单,靠一床薄被子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冬。在县文教局工作时在大伙房就餐,郑承轩从来都是买最便宜的饭菜,常年不闻腥荤。一次,大伙房做蒸肉,他狠狠心买了一份,却又舍不得品尝,而是送给了在县城上学的儿子吃。
      郑承轩一生极能吃苦耐劳。早在解放前的1942年他开始教学时,待遇是每月30斤小米。生活最艰难时,全家人曾一起讨饭吃。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朱庄高中工作时,生活艰辛,学校师生吃菜成了大问题。作为校长,他带领大家在学校附近种菜,挖地、锄草、浇水,他总是和师生们一起干。当时交通不便,很多次,他都是步行到县城开会,天不亮即启程,20多公里的山路,3个多小时的奔波,从未耽误过一次会议。每当老师们说他太吃苦时,他总是说,比过去强多了,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是郑承轩经常教育儿孙的一句话。即使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郑承轩痴心从教的初心始终不改,而且鼓励儿孙终身从教。接过父亲的教鞭时,郑盘周是民师身份,家里承包有耕地。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经常寅吃卯粮。每到星期天、节假日,郑盘周利用干农活的余暇批改作业。至今,郑盘周的家庭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两个旧沙发已有20余年,一张旧床已历40余年,被虫蛀的床腿时常嘎吱作响,一床被窝盖了46年。前年,老郑下决心买了一个沙发床。除此之外,家中还有一只用了30多年的大木箱子、两个没有涂漆的白茬老式柜子,家中仅有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极少一点儿积蓄。“生活过得去就行!”郑盘周毫不介意地说。“既然当上了教师,就要问心无愧!可以说,我执教的信念非常坚定!”至今,谈起自己的从教经历,郑盘周的话依然掷地有声!
      生活苦且苦矣,郑盘周却时常资助贫困学生。转为正式教师后,他每月工资118元。从那时起,郑盘周先后资助贫寒学子累计达到30余人。贫困生张华帅,衣服破旧,一天只吃两顿饭,但勤奋好学。郑盘周获悉情况后,送给他衣服,经常喊他到家中吃饭,还资助他300元。该生后来考上了唐河师范学校,有了正式工作。学生张雅,考上师范学校后,家里拿不出学费,郑盘周立即拿出500元帮她解了燃眉之急。1991年,郑盘周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国家奖励500元现金,他把奖金全部捐献给了安棚中学,用于救助贫困学生。
      “当教师就要无私奉献!”郑盘周经常把这个理念传授给家族里的从教者。夏辉说,当教师工资低,工作辛苦。有人劝她转行,夏辉说:“家风家训时刻在我耳畔回响,再苦再累,我都不会离开教育教学岗位!”
      百年教育寄深情,竞育桃李担使命!共产党员郑盘周和他的“百年教育世家”,用百年如一日的赤诚,孤灯清影耐寂寞,清贫如水情更浓,一代接着一代干,一腔热血献桑梓,接力而为,奋斗不止,谱写了一曲老区人民敬业奉献的壮歌。他们,是桐柏人民的骄傲;他们,是新时期的“桐柏英雄”;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孙喜增 通讯员 杜福建  魏广平)

    (责任编辑:阿娇)

    下一篇:第十五届豫商大会在三门峡开幕
    上一篇:平顶山石龙供电公司:举行“99公益日”、“献爱心.助脱贫”活动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