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推进体育文化建设 培育体育时代英才

    首页 > 城事 > 正文

    日期:2023-12-25 09:59:36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体育文化是体育的灵魂,代表着一个国家在特定时代对体育的价值与作用的全面认识。
          一、体育文化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座谈会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做到“七个着力”。体育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文化工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扩大体育文化影响力,为体育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体育文化力量。
          新时代十年,北京成为首个双奥之城,中国正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体育文化浸润人心。体育以更加温和、贴心、友爱的方式,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体育持有的刻板沉闷的传统印象;国际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坚定了国人的“四个自信”,一方面,极大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增进了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共鸣;另一方面,赛场上老将们的永不放弃与小将们的敢拼敢赢,展现出新时代体育独有的可爱多面,丰富了人们对体育的价值认知。伴随着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文化建设大大增强了全体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推动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二、体育文化是展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从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到聚首亚细亚,重燃亚洲雄风,我国承办的大型赛事不仅为人民群众带来一场场体育盛宴,而且搭建起体育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在这里,体育以国际语言的方式,向世界展现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赛会举办地的志愿服务和温馨有爱的城市温度,阐释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懈努力。从重大赛事开闭幕式的精心编排到比赛场馆纪念奖品的点滴用心、从中国之旅的吃穿住行到纷繁有趣的文艺体验。在这里,各国运动员无不感受华夏文明之悠久、品味中国式浪漫之唯美,体会中医药疗效之神奇。共叙中国体育故事,打破了国家体育话语霸权,向世界展示中国开放、包容、和谐、共赢的理念。
          加强体育人文交流,促进体育文化交流互鉴,不仅能够加强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教育,引导他们以更加健康乐观的方式和态度对待生活功能,而且能够增添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其以友好使者身份,让外国友人了解中国、增进友谊,发挥以体育促和平、以体育促和谐、以体育促发展的功能作用,书写构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春篇章。
          三、中华体育精神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
          中华体育精神反映着中国体育的价值导向和文化追求,不仅是中国体育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抓好体育文化建设,尤其要发扬光大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加强体育文化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首先,深入学习体育工作重要论述。加快体育文化建设,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体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思路、战略举措,坚持党对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努力实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
          其次,在继承创新中发扬光大中华体育精神。体育强则国家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文化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中华体育精神向世界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朝气与活力。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根本改变了过去饱受嘲讽的周遭境遇,中国人民彻底甩掉了“东亚病夫”“东方睡狮”等蔑称。中国实现了从体育弱国到体育大国,再到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历史飞跃,实现了从参与奥运到举办奥运,从奥运奖牌零收获到金牌奖牌位居世界前列的巨大进步,透过体育,中国向世界展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中国体育发展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国家认同,在标志性体育事件、重要体育人物、代表性运动项目的时空交错中,体育文化的星空诞生了乒乓精神、登山精神、中国女排精神、志行风格、北京冬奥精神等一颗颗明亮的星,共同形成粲然闪烁的中华体育精神谱系。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奥林匹克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时代表达,彰显出中华文明具有的五大突出特性,激励着一代代国人拼搏奋斗。
          四、体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培育新时代体育英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发展体育既能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又能促使其身体、意志、精神的均衡发展,实现体育、文化与教育的融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建设体育强省、体育河南、健康中原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持续进行内涵式建设,先后成立中原武术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民族体育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冰雪运动发展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成立河南省首批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太极拳传承基地、河南省第一家高校体育博物馆—河南民族民间体育博物馆,开设中华体育精神概论等体育文化类课程,充分发挥高校在传播体育文化、开展科学研究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学院立足特色专业,不断加强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多次承办各类高级别体育赛事。青年学子通过参与武术、龙舟、射箭等赛事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通过参与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志愿服务,郑开马拉松、龙湖半程马拉松等赛会服务,开拓综合视野,锤炼专业技能,领会体育蕴含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团结奋斗”等精神特质。
          此外,深耕中原文化,依托太极拳省队院办优势,学院先后选派师生参加北京天安门广场庆祝建国70周年盛典河南彩车太极拳表演、参加2023年“欢乐春节”启动仪式、创意太极《和》节目“出圈”河南卫视《中秋奇妙夜》、《水墨太极》精彩亮相“友谊之约”中俄民间体育艺术节开幕式等。通过不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助力中华武术文化走向世界。
          推进体育文化建设,培育体育时代英才。一方面,要着力加强中华文明特别是体育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另一方面,要牢牢掌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高度警惕体育领域潜在的政治风险与意识形态风险,对体育负面事件和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认知带来的冲击挑战,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保障校园安全稳定。
          作者:刘颖,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河南省2022年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五位循环驱动”研究性教学模式在体育文化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22SYJXLX149 阶段成果)

    责任编辑:刘俊铭

    下一篇: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河南模式和路径 --以鹤壁现代化工与新材料产业为例
    上一篇:深度融合 跨界传播 破中有立——中国记协组织各界专家研讨《阳光少年报》“何以能”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