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一场汉字与世界的“对话”

    首页 > 教育 > 正文

    日期:2017-09-26 10:07:17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任国战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杨之甜

        从仓颉造字的远古时代走来,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书到隶书,渐次到今天的汉字,汉字历经千年而不衰,从繁到简,处处彰显着它辉煌的历史艺术。

        近日,2017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古都安阳举行。各国驻华文化使节、国外知名汉学家、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留学生近200人如约而至,共赏汉字盛典,不少与汉字相关的话题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

        走近汉字,就是走进中国历史

        汉字被视为中华文化的“活化石”。人们通过解读汉字,破译着延续千年的历史密码。

        “千百年来的风俗礼仪,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一个个汉字对所要反映的事物的摩画、概括和美化之中。”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黄天树认为,汉字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而且是一种形象生动,有社会文化背景、民族思想、生活智慧的文化元素。

        美国汉学家、人称“汉字叔叔”的理查德·西尔斯最初学习汉字时吃了不少苦头:“5000个汉字和6万个组合,汉字由许多笔画组成,笔画与笔画之间似乎没有任何逻辑关系”。后来,他发现如果能知道汉字的来源和演变,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这样写,学起来会容易点。

        “不少正在学汉字的人,都是死记硬背,我觉得很可惜。因为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故事。”理查德告诉记者,他正在做一个有关汉字的网站,他希望通过分析汉字,让全世界的人,特别是外国人可以知晓每一个汉字背后的故事。

        以字为媒,中国文化传播世界

        近年来,汉字文化对外传播如火如荼地开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搭上了“学习汉语、解读汉字”的快车。

        “中日韩三国同属汉字文化圈,通过汉字沟通交流,互学互鉴,构筑了深厚的东亚文化底蕴。”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副秘书长韩梅说,首部中日韩公用汉字词典已完成词条确认和释义整合,这将不断促进汉字的发展,加深三国相互理解。

        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展的“汉字”国际巡展活动,目前已到过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英国、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汉字正逐渐成为世界开启中华文化宝库大门的钥匙,也成为促进中外民间友好交流的使者。

        “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也在积极地把汉字介绍给世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户思社说。原本鲜见与汉字相关的活动,这几年也逐渐成为常态。

        回归传统,汉字之美尽显

        在这场汉字盛典中,参加大会的人士有这样的共识:汉字不仅是书写的符号和工具,还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内容。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我们今天设计字体,就是为了把汉字的美尽可能呈现出来,让读者和观众看到不同个性、风格的汉字,从而有最好的阅读体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文字艺术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敏说,5年前只有大约400款字体,寥寥几家字体公司。如今,汉字已经有3412款字体。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汉字带来的创意。用汉字制作出让中华民族子孙和世界人民喜闻乐见的产品,也是汉字走出去很重要的一方面。”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陈青认为,这反映了汉字本身的生命力,也反映了年轻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回归。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中信银行郑州分行 履行社会责任 呵护莘莘学子
    上一篇:读经典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