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留学生要提高警惕 防范电信诈骗

    首页 > 教育 > 正文

    日期:2023-10-19 14:51:53    来源:中国教育报    
          据央视财经报道,近年来,英国电信诈骗案件频发,大量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告诉记者,今年1月至9月,领馆收到不少中国留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的报告,涉案金额近一亿元人民币。使领馆提醒留学生,注意防骗。
          为什么留学生容易成为诈骗对象?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是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的一代,经常遨游于网络,但实际上涉世未深,加之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容易被诈骗分子盯上。留学生一人在外求学,一旦掉入诈骗陷阱,家长很容易焦虑、理智破防,与孩子一起成为诈骗的受害者。然而,电信诈骗往往有一定的套路,并非不能防范。
          一是诈骗分子冒充国内公安、检察院、法院、海关等执法部门或中国驻外使领馆,声称在国内查获其涉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并配合调查或转移资金等。二是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结识受害人,诱导受害人投资赚取高额收益。三是诈骗分子以“优惠汇率”为诱饵,提出换汇、代缴学费有优惠等,诱骗受害人转账或刷信用卡等。四是以学校或移民局、警察局等权力机构的名义进行诈骗。诈骗者常用与学校邮箱后缀近似的地址并以学校的名义给受害人邮箱发出“钓鱼”邮件,诱骗受害人支付各种费用或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等。五是留学生往往有求职实习的愿望,诈骗分子以所谓的高日薪招聘、各种基金会和世界组织招聘等为由,要求留学生提供个人信息、密码或更新个人信息等。
          诈骗套路多样化,应对策略就是务必牢记“四不一多”原则,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不贪“小便宜”、转账汇款多核实。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以下六个“凡是”,一般来说就不会让诈骗者得逞。凡是口音陌生怪异或者录音来电,立即挂断。凡是以所谓总领馆、公检法、国际刑警、移民局等名义来电、发送电子邮件,通知当事人涉嫌违法犯罪,要求向“安全账户”缴纳保证金,或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平台转账的,均为诈骗活动。凡是以快递、银行、电信公司等工作人员名义,索要、核对本人或他人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信息、快递信息,通知领取快递包裹或银行账户被冻结等,声称名下的电话卡从事非法活动的,均为诈骗活动。凡是社交平台上的交友、投资等各类信息,不要信。凡是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短信链接等,不要点击,直接删除。凡是通过社交软件等非正规渠道发布的“优惠换汇”广告,不能信。此外,个人在校内账号设置方面要有多重验证;使用移动终端时,要适当降低账户权限,密码设置要有一定难度。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被诈骗的风险。
          儿行千里母担忧。对于家长而言,也要提高警惕,掌握一定的留学知识和必要的信息,了解留学的实际开销,对孩子在金钱方面的诉求有判断力。同时,电信服务提供者和网络科技从业者也应有更多作为,给留学生更多实实在在的保护。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刘安瑞 

    下一篇:海归女孩逐梦安徽乡村
    上一篇:学生减负别只盯着书包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