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煮好扶贫这锅“胡辣汤”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7-12-20 17:16:21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归欣本报通讯员王合喜

        芥蓝、菜心……这些南方人餐桌上的食材,在“胡辣汤之乡”西华县的土地上长得郁郁葱葱。12月18日,记者在该县东王营乡采访时看到,几辆冷链物流车一早驶来,停靠在贾楼村的宋府园林家庭农场旁,准备将今年最后一茬有机菜心装车。

        “这些菜主要卖到深圳,最多一天卖了15吨。”农场负责人宋二华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招呼正在干活的贫困户黄美荣慢一点。黄大娘今年63岁,身体不太好,农场照顾她,干活多少不用“考核”,一天发50元工资。

        如果把当地的扶贫工作比作一锅“胡辣汤”,那么产业发展无疑是浓郁的汤底,是贫困群众增收的坚实保障。在东王营乡,上规模的扶贫企业除了宋府园林,还有卫奇牧业、玉桂生态葡萄园等,每家企业带动的贫困户都在100户以上。除了到户增收资金分红、就地务工这些助农增收的“传统套路”外,东王营的产业扶贫还有新招。比如,以繁育仔猪为主营业务的卫奇牧业激活了一个传统的行当——“猪经纪”。“有不少贫困户干不了重活,就当‘猪经纪’,旺季的时候每个人一个月光提成就能拿2000多元。”卫奇牧业负责人唐文魏说。

        这“胡辣汤”里的主料,是扶志和扶智。“脱贫不能光靠帮扶干部剃头挑子一头热。”东王营乡党委书记彭杰深有感触。去年,徐寨村有户村民申请低保,经济条件符合,但群众评议时却没过关。原来,这家人父子三个全是壮劳力,却都不愿下地干活,坐吃山空返贫。经过乡镇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反复做工作,打开了他们的心结。前不久彭杰再去这家走访,却没见到人,村干部告诉他,三个人经过技能培训后,结伴外出务工了。

        有人说,驻村干部是一盏灯,照亮了扶贫路,在西华,驻村干部更像一把火,把脱贫这锅“胡辣汤”煮得更加沸腾。在王化本村采访时,记者见到了西华县水利局驻村第一书记王良弼,他刚从郑州回来,三天前做了青光眼手术,眼圈还泛红。按照医嘱应该休息一周,但村里有两件事他放不下:一是村东头的危桥改建动工没有?二是贫困户王恒占的老伴刚过世,生活上怎么样?记者对他竖起大拇指,他却连连摆手,打开了第一书记微信交流群:“你看,人家这几个村的扶贫产业发展得多好,我们村还得再加把劲。”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伊滨区倒盏村荒沟沟变身美丽乡村
    上一篇:洛龙区皂角树村:党群连心村民舒心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