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叶县东李社区 传统养殖村的变迁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8-03-08 11:28:05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范长坡焦萌
      近日,从叶县县城出发,沿许南公路南行三四公里,遇路右转,行至不远,记者就来到了叶县田庄乡东李社区。
      刚刚经历过一场大雪,东李社区红色的屋顶,乳黄的墙体,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显得色泽鲜明。站在社区广场放眼望去,公共设施一应俱全。社区里,水泥路铺到了家家门前。
      “以前我们总羡慕城里人住得干净、整洁,现在是城里人羡慕我们村里人过得舒适。”说起村里环境的改变,东李社区居民王金岭话语中透露着自豪。
      2014年12月,东李社区通过“全国文明村镇”验收,成为平顶山市2014年度唯一的全国文明村。
      谁也没想到,昔日臭气熏天的养殖村,如今有了新模样。
      传统养殖,遭遇发展阵痛
      养猪、养牛,这是东李村村民的谋生手段,却又承载了他们满腹的惆怅与无奈。
      拿一头猪来说,一头猪的粪便排泄量相当于7个人的粪便排泄量。加上过高的养殖密度以及过去庭院养殖不规范的排污,一度让东李村的环境变得很差——蚊蝇乱飞、臭气熏天、污水乱流。下场大雨,满街泥泞加上粪便污水,真是苦不堪言。
      “这样的日子不能再过了!”这成为绝大多数东李村民的心愿。
      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当时的村党支部、村委会决定改变现状时,一些农户在巨大利益面前犹豫了。
      “我平时就靠养猪增加收入,家里猪棚一拆,小孩读书都读不起呀!”“不让养猪,村里得给我们找一个挣钱的门路!”……
      一边是村民赖以生存的挣钱门路,一边是急需改变的人居环境,如何取舍?
      乡村建设,迎来环境蜕变2009年,东李村迎来发展转机。叶县田庄乡规划了10个中心村,东李村率先争取并着手启动。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在建设新社区的同时,该村积极动员群众建新拆旧。在建新拆旧中,散乱的养猪棚也大都被拆除。目前,东李社区共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新居550多户,旧房拆迁后已复耕土地150多亩。
      “现在我们住的新房子五室、三厅、两卫、一厨,还有车库。门口通了水泥路,街道上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栽植了绿化树、花草,环境美得很。”说起新社区,村民孙春秀喜上眉梢。
      转型升级,实现和谐共赢
      “散乱、脏臭的猪棚拆了,村民的居住条件改善了,村里的生活环境也改善了,还要让群众有事做、有钱赚。”村党支部书记李富青说,“村里传统的养殖手艺不能丢,可也不能再走老路。借鉴外地养殖经验,村‘两委’利用45亩废弃盐厂,多方筹资建设了标准化养殖场。”
      同时,东李村又同河南伊源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创建东李村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占地283亩,总投资2.7亿元,全部按无公害畜产品标准生产。
      随着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为适应新形势,拉长产业链条,东李社区养殖合作社、养殖协会、饲料加工厂、兽药店、销售经纪人、运输车队、饭店等服务行业应运而生。
      养殖产生的粪便该如何处理?该社区积极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吸引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并注册成立了四季青蔬菜合作社,发展冬暖式日光温室、巨型蔬菜大棚,年亩均收入达1.5万元。同时,建成沼气池350个,沼渣、沼液作肥料,沼气供村民做饭、取暖、照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循环农业。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民权县花园乡 小麦吃上“营养餐” 群众吃下“定心丸”
    上一篇:郑州市三年拟投300亿建生态农业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