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河南范县:产业扶贫让易地搬迁户“搬”出新希望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7-10-01 09:31:04    来源:光明网    
      【喜迎十九大网聚河南扶贫新变化】
      光明网范县9月30日讯(记者王胜昔、丁艳 通讯员江兵)“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是近年来各地易地扶贫中一直要破解的难题。今年9月22日,全国扶贫车间现场会在濮阳市召开,与会代表先后深入范县濮城镇王路庄村玩具加工精准扶贫就业基地、龙王庄镇东于楼村服装加工精准扶贫就业基地观摩濮阳的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对濮阳把“扶贫车间”建到群众家门口的做法纷纷点赞,“濮阳模式”叫响全国。
     
      9月28日,记者走进范县当地,深入基层搬迁社区、乡镇扶贫车间实地采访,感受濮阳市范县扶贫新变化。
     
      从黄河滩区到千安社区,变的不止是居住环境
     
      濮阳市是河南省“三山一滩”扶贫开发重点区域,范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黄河滩区”曾经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由于政策制约和防洪需要,这里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条件差、工业项目落不了地,滩区经济社会发展一度受到限制。2014年底,范县被列为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县,范县张庄乡迁安社区和陈庄镇荷香社区是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两个试点项目。
     
      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连接着一排排整齐的居民楼,楼上是光伏发电设备,路边是太阳能路灯,以前吃过晚饭就钻被窝的农民,现在晚上都跳起了广场舞。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是如今黄河滩区群众的新家——范县张庄乡迁安社区。
     
      68岁的石成东大爷和老伴就住在这里,90平方米的房子即使女儿、女婿、外孙来了都能住的下。社区里小学、幼儿园、集贸市场、卫生室、文化娱乐中心一应俱全,一早一晚石大爷还能陪着老伴去跳个广场舞,生活悠闲自在。
     
      “在我的印象里,黄河不知道都发过多少次水了。我们家的房子因为被淹,都重新盖过四次了。”石成东说,记得1970年那次发水,为了从屋里抢救东西,自己在水里整整游了一夜。而在一年前,石成东对于如今的生活甚至想都没想过。
     
      记者了解到,该社区的房子建设前,经过征集搬迁试点村群众意愿,设计了联排小院和多层楼房,并有多种户型供大家选择。在一些地方最头痛的拆迁问题,在这里反而成了村民争相排队的“香饽饽”呢?千安社区相关负责人说:“因为新社区环境好,乡政府又把社区的信息都公平公正地公示了出来,这些看得见的实惠摆在谁眼前,谁不愿意搬啊?”
     
      “每个村民按照人均30平方米的住房面积,搬迁过来基本上不再用自己掏钱。”张庄乡党委书记高自刚介绍说,对于搬迁的村民按照每人28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另外还有房屋的折旧补贴、各种奖励等,如果不超过人均30平方米的面积,村民不花钱或者再补很少一部分钱就可以实现入住社区。
     
      今年,河南省范县把黄河滩区居民迁建项目列入全县重点工作加以推进,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4个乡镇的24个村庄5350户19364人滩区群众的搬迁,以及3201亩土地的复垦。
     
      车间进村”扶贫模式叫响全国。
     
      “搬迁前,我在家看孩子出不去,全家就我老公一个人打工,每月挣一两千块。搬到这里了,离厂子近了,我找了个厂子干活,每月也有一两千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交通也方便了,孩子上学也方便了。”张庄乡后房庄村的搬迁户乔春花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作为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乔春花去年搬到千安社区后,就成功实现了脱贫。
     
      为了保证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当地政府千方百计发展产业,不仅投资1760万元在安置区房顶铺设2万多平方米的光伏太阳能板,还引进服装企业、流转土地搞种植养殖、利用木业园区等,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增加收入。据了解,仅光伏发电,就可以带动53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在濮阳市范县龙王庄镇记者走进东于楼村嘉琦服装厂,女工于冬岑快速地蹬着缝纫机,一件羽绒服衣领的缝线包边在她手上熟练地完成。“我娘家就在这个村,在这里打工,生活上很方便。遇到不懂的,还有师傅教我们技术。”于冬岑还提到,她两个年幼的孩子就在附近上学,上下完班不耽误接送孩子,自己每月的工资有1500多元,她和家人孩子间的亲情也更加浓郁。
     
      嘉琦服装加工厂负责人于秀雨,今年36岁,老家就在龙王庄镇东于楼村。于秀雨以前家里穷,兄妹三人,他是老大,在17岁就出去打工了。他在一家服装厂干活,从小工开始,一直干了十几年,最后自己当了厂长。2016年,于秀雨在该镇领导的鼓励下回乡创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我们的工人,很多都是放学的时候去接孩子。接完孩子后,把孩子带到厂里来,她们在厂里干活,孩子们在院里玩。只要大家肯干,脱贫肯定没问题。”于秀雨说。
     
      为满足市场需求,增加产品产量,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这个扶贫点下一步计划以“零活外包”的形式组织生产:由就业点提供生产原料,提供技术培训、指导,贫困户自行在家组织生产,按期交货,就业点负责产品回收,按件付酬。逐步探索一条以“小车间+贫困户+大市场”的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以转移就业扶贫为主攻方向,多种扶贫措施并举的“造血式”脱贫攻坚新路子。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河南民权“画虎村”:农家是画院 农民是画家
    上一篇:贫困户变股东 豫西百草园为22户村民发十万元红包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