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汝州市焦村镇 农大教授献智家乡 引导群众种桑增收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9-05-22 11:06:24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桂焱炜吴改红
      在汝州市焦村镇邢村、靳村等村,田地里一棵棵蚕桑已长到一尺多高,农户正在桑树间套种花生、西瓜、红薯等经济作物,不少养蚕大棚正在搭建。
      “我到江苏省射阳县观摩过,又出外培训了两次,有镇党委、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我觉得种桑养蚕这项目行,每亩挣个七八千元不成问题。”5月20日,在邢村附近的水库移民创业园前,种了113亩蚕桑的邢村41岁村民武自伟满怀信心地说。
      在靳村附近的桑园里,毕玉兰等50多名妇女在采摘着熟透了的或深紫或乳白的桑葚,每个人的手指都被桑葚的汁液染成了紫色。“今天已摘了170多斤,争取突破200斤,挣个百十块钱。”63岁的毕玉兰说,真得感谢农大毕教授,让她们在家门口有工可做、有钱可挣。
      村民口中的毕教授叫毕会涛,老家是靳村人,是这片果桑园老板毕会召的哥哥,也是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系的主任、副教授、省蚕业协会秘书长。
      “三年前,我在市区干了20多年的汽车修理店被拆掉了,正在找项目,三哥就动员我种植果桑并进行深加工,一来可以示范带动乡亲们从事果桑蚕桑种植,二来可以安排家乡的乡亲们就业增收。”河南省蓝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47岁的毕会召说,2017年,他流转靳村140亩土地,开始种植果桑和蚕桑,其中果桑110亩。
      今年49岁的毕会涛大学学的是蚕学专业,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对森林培育和桑蚕学多有研究,这为毕会召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哥哥的指导下,毕会召投资200多万元,相继建成了养蚕大棚,冷库和桑叶、桑葚深加工车间,相继开发出桑葚干红酒、桑葚白酒、桑叶茶、桑叶菜、桑叶挂面、蚕丝被等产品。
      “去年是我种植果桑、蚕桑的第二年,产品深加工后销售额已达60多万元,今年产值可突破300万元。”毕会召说。
      “焦村镇16个村一半在山区,一半在平原,其中贫困村占8个,脱贫攻坚的任务较重。毕教授向我们推荐发展蚕桑果桑种植后,镇里曾广泛动员,但群众始终有顾虑,种植积极性不高。”焦村镇一名镇干部说,看到蓝港公司收益不错,又安排了不少贫困户就地打工挣钱,才认为发展蚕桑经济确实可以。
      焦村镇因势利导,组织动员有种植意向的群众到蚕桑经济搞得比较好的省内卢氏、南召、兰考和江苏省射阳县考察学习,同时多次邀请毕会涛等专家、教授给群众授课,使群众的种桑养蚕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去年底全镇蚕桑种植面积一下子发展到3500亩。
      “去年镇里免费送到射阳县学习养蚕、缫丝技术的农户有61人,今年又送27人出去学习。通过10天的学习,他们深深感到蚕桑经济大有可为。今明两年,全镇蚕桑种植面积就可突破1万亩。”这名镇干部说。
      为解除蚕桑户的后顾之忧,焦村镇还出台政策,在种植蚕桑果桑的前两年,农户每种植1亩蚕桑,镇政府为其协调1500元贷款,贷款利息由镇里承担。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商城县韩冲村 茶旅融合促乡村振兴
    上一篇:漯河市郾城区农机服务送上门 农机手足不出户学技术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