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村集体经济托起“宝盆乡”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9-05-30 08:51:33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打造更多‘颜值高’的特色村庄,让群众在奔小康的路上越过越舒心。”
      □本报记者归欣本报通讯员彭亚奇
      5月28日一大早,舞阳县马村乡张王庄村村民王瑞玲就在村口的蔬菜大棚基地里忙碌起来:“一天60元,除去休息日,一个月下来有1500元收入,不出远门就能挣到钱,还不耽误照顾家里,挺好的。”
      家里有个病号的王瑞玲生活一度艰难。去年,村里安置夫妇俩到蔬菜大棚基地务工,再加上土地流转收益等,全家收入3万多元,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乡亲们得了实惠,我这个书记腰板也硬多了。”张王庄村党支部书记黄俊旗说。去年通过发展蔬菜大棚,该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是2016年的10倍还多。利用这些钱,张王庄添了绿植、建了游园,还购买了健身器材,村民们的笑容越来越多。
      记者走访时发现,像张王庄村这样走上“发家”路的村子,在马村乡不是“孤例”。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比比皆是,任桥等3个村,更是突破了30万元;截至目前,全乡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年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各村集体经济壮大,加上招商引资成绩突出,马村乡得了个“宝盆乡”的美誉。
      但在前两年,这里还是全县的“洼地”。2018年,舞阳县在我省省定贫困县中率先摘帽的时候,马村乡29个行政村有22个“家底”基本为零。产业薄弱,脱贫成效就难以稳固,乡村振兴更难有支点,这让当地党委政府压力很大。经过多方考察论证,马村乡把大棚蔬菜种植作为“突破口”。
      2018年年初,马村乡政府统筹整合扶持资金300多万元,引导各村集中流转土地近2000亩,成立产业示范园、建设标准化大棚96座,采取返租倒包的形式,由乡里引来的专业化种植合作社和管理团队统一经营。“每亩土地租金800元/年,每座大棚租金4000元/年,收益通过折股量化分给各村。”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的目标是扩大到3000亩。”
      针对各村不同的实际,马村乡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全覆盖:村集体经济零收入的行政村,以土地入股,参与经营;刚摘帽的贫困村,用扶持资金搭建蔬菜大棚,出租给合作社使用;基础条件好、班子凝聚力强的村,与合作社携手共同发展。
      “乡政府组织协调,村‘两委’整合闲散土地,我们就能集中精力把菜种好,让更多群众受益。”舞阳县新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师新周告诉记者,他们已经与山东寿光一家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在园区实现了“订单种植”,把市场风险降到最低。
      “‘种菜’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打造更多‘颜值高’的特色村庄,让群众在奔小康的路上越过越舒心。”马村乡党委书记王二星说。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在田野上写下最美的诗篇
    上一篇:保障粮食安全 看我们的 河南小麦开镰收获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