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唐河县:创新扶贫的“有解思维”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7-10-24 09:45:04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现代新城

    一扇门电商学院进行电商扶贫培训

    教育扶贫让贫困孤儿有了温暖的家

    桐寨铺镇福田莲海产业扶贫基地

    源潭镇新农辣椒合作社扶贫基地

    即将脱贫的马振抚乡前庄村已成为国家级传统村落

        □本报记者孟向东刁良梓本报通讯员金少庚丰兴汉张朝甫

        雨过天晴,阳光正好。又是一年红薯收获季,唐河县城郊乡王庄村贫困户王万才忙着收获红薯,他的心情也如这秋日艳阳般静好。

        今年,老王种了六亩西瓜红薯套种,还有六亩的花生,仅西瓜就卖了1.8万元,保守估算其他的两样也能卖个1万多元。除了地里的收成,政府给全家办了低保、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电费补贴、农业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小儿子也有了残疾人补贴,老伴儿有了慢性病诊疗卡。

        原来,已年过半百的老王闺女出嫁了,妻子体弱多病,儿子脑瘫智障,一家人靠几亩地为生,一年收入仅2000多元,借酒消愁、甘穷安贫成了生活常态。“现在你不想脱贫都不中,政府和政策‘推’着你往前走!”老王感动地说。如今,展望着生活的美好前景,老王信心十足、志得意满。

        今年,唐河还将有8500名贫困群众和老王一样实现稳定脱贫。

        脱贫攻坚风头正劲,破题求解匠心独具。在唐河基层一线采访,记者感受到了基层党委政府用“有解思维”刻印在平畴沃野上的“唐河元素”——

        1│重压之下的“破题求解”

        “精准扶贫的帮扶措施到位没有?”“产业扶贫基地的建设进度怎么样?”“政策兜底扶贫的落实力度够不够?”……这是唐河县委书记李德成每周都要进村入户调研督导的问题。

        这样的“一线工作法”在唐河各项重点工作尤其是脱贫攻坚领域执行得最为严格。工作动力的背后是沉重的工作压力。这一点,全县扶贫工作领域的党员干部们早已感同身受。

        唐河辖22个乡镇(街道)、525个行政村,148万人,是非贫困县。其中有贫困户的行政村517个,占比98%以上。全县贫困村90个,分布在19个乡镇,祁仪、马振抚乡为一类贫困乡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221户、29742人。

        唐河虽然是非贫困县,但贫困人口总量大,在全省非贫困县中位居贫困人口总数第六位,且大多是赤贫人口,贫困程度深,在既缺少扶贫工作基础和经验,又缺少上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最大的发展机遇。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县委、县政府义不容辞。”唐河县县长周天龙说,“压力越大事情越得办好。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我们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主动破题,创新求解。”

        高端站位,迅捷行动。今年以来,唐河全面对标中央、省、市扶贫工作决策部署,全党动手、全民参与,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县乡村组四级发力,把精准贯穿于各环节、各领域和全过程,统筹各种资源,下足绣花功夫,坚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精准考评,实现了产业带动、政策保障、工作机制三项创新,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各项工作按计划节点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呈现出贫困人口识别精准度明显提高、对户帮扶政策精准度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的良好态势,顺利通过了省市组织的多次督导、考核和第三方评估。

        2│温情之下的“政策红利”

        田野里,秋色染黄的栀子硕果盈枝;村庄内,修葺一新的老房舍古朴庄重;山脚下,绿树环抱的人工湖碧波荡漾……金秋十月,走进即将脱贫的唐河县马振抚乡贫困村前庄村,精准扶贫给这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带来的变化触手可及。

        让贫困群众富起来,让贫困村庄美起来,让脱贫攻坚实起来,是群众的热切期待。顺应群众期待最根本的问题是找到钱串子、捂紧钱袋子、花到刀刃上。对于唐河这个农业大县和非贫困县来说,是考验。

        怎么办?唐河勒紧腰带过日子,精打细算“挤”出钱。县财政压缩三公经费和其他公共支出,集中有限财力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其中实施9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项目投入资金5.25亿元,扶贫粮仓建设投入2.1亿元,产业发展投入9000万元,到户增收项目投入2000万元,危房改造投入5000万元,贫困村实施饮水安全项目投入5800万元,其他县级兜底政策帮扶投入达1亿多元。

        精打细算来花钱,乐享红利笑开颜。唐河根据县里扶贫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出台了教育资助、社会救助、医疗卫生、农村危房改造、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暨养老医疗资助、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电子商务、光伏发电、扶贫车间建设、扶贫粮仓、到户增收、贷款贴息、农村饮水安全、交通运输专项脱贫、电网脱贫等15个专项脱贫政策性文件,这些政策为贫困群众带来了“意外金喜”。

        既有理性思考,又有顶层设计,这些投入成了贫困群众的“暖心钱”。在教育资助上,县财政列支200万元专项助学资金,对全县贫困家庭的非寄宿生,也就是上级没有专项补助的同样进行救助,实现了学前教育到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全覆盖。在医疗救助上,县财政列支720万元,对贫困户慢性病居家治疗患者到定点医院就诊的,每人每月救助200元。县财政列支1400万元,对19种慢性病之外的慢性病贫困患者,持卡到辖区卫生院就诊的,每人每月救助100元。在社会救助上,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五保共计12813户26736人,贫困户与低保、五保重合度达到97.8%,在南阳市13个县市区中是最高的。

        干部企业同献爱心,脱贫路上不落一人。一方面,对交不起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贫困户,县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发出倡议,动员公职人员节俭节约爱心捐款80多万元,全部用于贫困户的社会保险。另一方面,凝聚社会力量帮扶脱贫,通过唐河在外建立的14家商会,倡议在外唐河籍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各尽所能捐款捐物,修桥筑路,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深化“百企帮百村”活动,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1家企业帮扶。目前,全县有199家企业与贫困村建立了帮扶对子。

        3│收益之下的“产业张力”

        “春种新藕夏采莲,秋收莲菜冬卖钱。四季更迭闲不住,风风光光又一年。”这个秋天,对唐河县福田莲海扶贫产业基地的员工宋慧敏来说,忙碌中升腾着脱贫希望。

        “光在家里歇伏躲清闲,一分钱也挣不住,还是穷得叮当响。我在这儿采个莲菜叶,摘个莲蓬,收个藕花,干个零活,一天能挣个百十块钱。”歇工之后,坐在福田莲海新建的人工湖畔,宋慧敏一边品着荷叶茶,一边惬意地说,“还真是,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

        福田莲海扶贫产业基地位于唐河县桐寨铺镇,流转周边群众土地3000多亩,其中莲藕种植面积2600亩,辐射带动四个村71户175名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基地以合作帮扶、直接帮扶、托管帮扶、转移就业帮扶为主,和71户贫困家庭先后签订了入股协议,贫困户入股土地342亩,入股小额贴息贷款183万元。其中入股资金每3万元每年保底分红3600元,土地入股每亩每年收益1000元,优先分配工作岗位的贫困户每年务工报酬都在6000元以上。

        福田莲海是全县百家扶贫产业基地的一个代表。百家产业基地、扶贫粮仓、电商扶贫是唐河脱贫攻坚的点睛之笔。

        如何保障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只有“输血”“造血”双管齐下,才能跳出返贫的怪圈。唐河县加大财政概算投入,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全覆盖。

        扶贫粮仓助分红。充分发挥产粮大县的优势,把扶贫政策和粮食政策有效衔接,利用贫困户平均每户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筹资2.1亿元,建设48座40万吨的标准化扶贫粮仓,实现贫困户受益全覆盖,成为全市、全省首创。

        接网触电淘金忙。加快推进90个贫困村和贫困户50户以上的非贫困村电商服务点建设任务,城郊乡已建扶贫电商服务站32个,少拜寺建立村级电商服务站16个,涌现出了林双合作社、“红薯哥”潘国营、“木耳弟”程春阳等一批带动贫困户就业的先进集体和网络名人。特别是昝岗乡大树李村贫困户赵忠诚的赵宁、赵辉兄弟都是重度肌无力患者,被称为“轮椅兄弟”,家庭困顿,几近绝望,但通过开网店上网销售当地的优质农产品,成为提振精气神、不再等靠要、实现“智志双扶”的典型。

        产业基地作支撑。围绕红薯、莲藕、艾草、食用菌、大桃、瓜菜种植等产业,通过扶贫奖励机制、项目倾斜、给予贷款扶持等政策,采取流转土地、吸纳务工、吸收贫困户为基地成员三种模式,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建设,每个产业扶贫基地能带动贫困户达10户以上。目前,已经涌现出了桐寨铺镇众创合作社和王集乡泓元奶牛养殖场、古城乡食源菌业等一批产业带动脱贫能力强的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基地。

        4│创新之下的“唐河作风”

        “不是在贫困户的家里,就是在去贫困村的路上。”对于唐河县城管局驻桐河乡邱庄村第一书记金同祥来说,这是一种习惯。在这里,村里的贫困户都叫他“小祥”。

        在唐河,扶贫干部都秉承着“二线到一线,一线到火线,不分一二线,全员上前线”的“一线工作法”,坚守着“人争先进,事争一流,有旗必扛,逢先必争”的作风导向。

        硬朗作风的背后是机制创新。唐河强化督导问效,确保了各级脱贫攻坚责任有力落实,重点推行四项机制——

        “阳光扶贫”机制。通过在县脱贫办设立3部举报电话,24小时受理群众举报,在县委群工部、纪委设立专门涉贫信访窗口,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接收短信举报等形式,对精准识别全过程实行“阳光作业”。目前,已接受群众举报66起,办结58起,查实11起。

        “正向激励”机制。坚持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锻炼考察干部、识别重用干部,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将优先提拔重用,甚至破格提拔。县乡财政拿出专项经费1500余万元,用于扶贫干部“三夏”误工补贴和驻村第一书记专项工作经费等,有效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扶贫工作的积极性。

        “234”巡查机制。“2”,即抽调精干力量组成20个工作指导组,全程指导乡镇问题整改工作;“3”,即成立3个督查巡查组,常态化督查暗访;“4”,即成立四个核查组,分别由统计局、档案局、审计局、财政局等单位的分管领导任组长,巡回各乡镇进行指导督导、帮助整改。

        “即时追责”机制。出台了《关于明确脱贫攻坚责任的通知》《脱贫攻坚整改工作问责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定,细化了从县处级干部到村组干部等20个层级责任,明确了对贫困户识别不精准等8类问题的相关责任人问责追责办法。截至目前,全县已召回8个驻村第一书记、4名工作队长,给予3个单位黄牌警告,对8个单位全县通报批评,乡镇正职降副职2人,党政纪处分15人,诫勉谈话44人,约谈76人,责令写出书面检查32人,批评教育29人。

        脱贫攻坚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大考,考的是党性观念和政治立场,考的是担当精神和工作作风,考的是领导智慧和统筹能力。唐河书记、县长亲自带头、以上率下,县处级干部包乡联村、帮户到人,5245名公职人员全部结对帮扶贫困户,220多名乡镇科级干部全部分包贫困村和脱贫任务较重的村,各责任组长、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有的以村为家、不辞辛苦,有的带病上岗、不下火线,有的因公受伤、不计得失,有的实干担当、能征善战,有的业务精通、冲锋在前,有的真帮实扶、效果明显,把温暖送到了贫困群众心坎上。

     

        脱贫攻坚,义担双肩。唐河的党员干部们正乘借十九大胜利召开的东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冲锋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十九大报告首提“乡村振兴战略”
    上一篇:郑州市发放返乡农民工创业补贴 创自己的业领政府的钱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