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忘不了我出发的地方”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7-11-10 10:30:40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25年前,他拿着乡亲们资助的1.2万元钱到内蒙古经商。事业成功后,他回到家乡自己投资280多万元,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兴办公益事业,使一个山区贫困村改变了模样。荥阳市白水峪村村委会主任张无畏——

        □本报记者冯刘克通讯员王利军

        竹影婆娑,杨柳依依,亭台长廊,水光潋滟,新修的水泥生产路四通八达,漂亮的健身步道通上了村后的小山……

        11月2日,记者在荥阳市高山镇白水峪村采访时,惊喜地看到,这个昔日贫困的山区村,如今犹如十八变的闺女有了一副俊俏模样。

        “祖祖辈辈在这儿住,门口的小河沟就是个长荒草、生蚊蝇的地方,谁能想到现在能改造成两个水汪汪的小湖!”村民张丙华指着自己家门口的美景说,“这两年村里建得像公园一样,从来也没有这么漂亮过。这都是托了村委会主任张无畏的福啊!”

        1992年,揣着乡亲们资助的1.2万元钱,张无畏到内蒙古乌海市经商。吃尽了苦,受尽了累,这个山沟里走出的汉子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2014年底,他回到白水峪村竞选村委会主任。“不图当官儿,就想着能为乡亲们做点实事儿。”牢记着竞选誓言,近年来,他个人投资280多万元为村里修路、装路灯,建文化健身广场、改造人居环境、尊老助学,为村民们所称道。

        白水峪村山高沟深,道路崎岖,有时候一场雨就把道路冲断了,给群众出行、下地干活带来很多不便。尤其是农忙季节,道路一断,就得赶紧重新组织人力修路,忙上加忙,让村民苦不堪言。张无畏看在眼里,决定彻底解决村里的道路问题。说干就干,他出资40.9万元,找来了施工队,把村里七条土路进行了改造和硬化。道路修好了,晚上漆黑一片,村民出行还是不方便,张无畏又出资3.2万元,为全村主干道安装了路灯。白水峪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淑花说:“晚上在村里,看见这星星点点的亮光,就能感觉到一丝丝的温暖。”

        白水峪村东山顶土地平坦,地块较大,但是因为缺水,一遇天旱庄稼就没了收成。村民们对此无计可施。得知消息后,张无畏投资了4.7万元,从沟底蓄水池向东山顶引水,使百亩旱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后来,东山顶上又修了一条1.7公里健身环道和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向下望,层层叠叠的村落一览无余,成了村民们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张丙华家门口的小河沟旱季杂草丛生、蚊蝇乱飞,雨季又河水泛滥,成了村里的一害。为解决这一难题,张无畏多方征求意见,做通村民工作,投资200多万元,历时两个多月,把小河沟改成了两个波光粼粼的小湖泊,雨季泄洪,旱季蓄水,湖边又修建了临水步道,杨柳花草环植四周。白水峪村的一害如今成了村里的一景。

        “提起张无畏为村里办的好事,真是一桩一桩数不清。村里没有文化娱乐健身场地,他自己出钱建了两个文化娱乐健身广场,音响、健身器材、运动场地一应俱全;每年春节,他都不忘村里的老人,带动村里事业有成的人捐资为村里老人发放慰问品、慰问金;为了鼓励村里孩子在学业上不断进取,他还成立了白水峪村助学基金会,每年拿出资金奖励考上学的学生。”王淑花说。

        “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对这片土地付出的都是真情。”张无畏说,“人不能忘恩,我忘不了白水峪是我出发的地方。”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民权县:“六改一增”优化环境
    上一篇:西峡县:创新金融扶贫机制“普惠”贫困群众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