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一户带多户 带富贫困户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7-11-13 15:38:57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孔学姣王恒昀
     
        11月12日,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西王村的45个温室大棚内暖意融融,草莓和西红柿长势正旺,春节前将分批上市。
     
        年近70岁的村民杨爱英正在大棚里给西红柿打尖。她乐呵呵地说:“我年纪大了,只能干点小活,一天能挣60块钱,年底还有两三千的分红,日子好过多了。”杨爱英打工的大棚是村党支部委员杨学敏建的,在这个由村党支部引导建设的带贫基地里,每个大棚的户主及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姓名都一目了然。
     
        “基地主要采取金融扶贫‘1+1’带贫模式,通过为非贫困户提供扶贫贴息贷款,帮助他们建温室大棚,实现非贫困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目的。”西王村党支部书记赵金朝介绍。
     
        一个大棚占地两亩,需要投入十一二万元。投入高,收益能保证吗?去年刚提出建大棚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时,不少村民都持观望态度。为打消村民的顾虑,西王村党支部鼓励党员率先把大棚建起来,形成示范作用。
     
        第一年村里建起来的大棚只有12个,参与的全是党员。青年党员杨晓玲响应号召,放下了在市区的生意,回村里种植了一棚草莓,一年下来收入9万元。借助临近陕州地坑院景区的优势,其他党员的大棚收益也不错。
     
        这下村民吃了“定心丸”,都跃跃欲试。今年全村新建了33个温室大棚,所有大棚均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设计。村民建一个大棚有6万元左右的财政补贴,还可以享受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但需要承诺带动一户贫困户脱贫。
     
        由基层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通过榜样示范实现“党带群、富带贫”的模式,也得到了大营镇寺古洼村党支部书记李双良的认同:“我们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的效应。”
     
        曹忠珍是寺古洼村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也是一名老党员。见到他时,他正忙着给结对帮扶对象吕变兰讲冬季果树管理的注意事项。曹忠珍带头成立了金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苹果和葡萄,实现102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吕变兰平时就在合作社务工,每个月有2000元的收入。干活的同时她还学到了技术,自己也种了5亩葡萄。“多亏了曹忠珍,孩子上学再也不愁了!”吕变兰由衷地感慨。
     
        “通过创新开展农村党员积分管理活动,实现了‘党带群、富带贫’的目的,基层党组织现已成为陕州脱贫攻坚的‘桥头堡’。”陕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吕良涛说,“我们在实现基层党建整体提升、全面过硬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在全区上下激发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双平台”助推党建与经济“比翼飞”
    上一篇:农地确权颁证激活“沉睡资本”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